正文 第十二章 古郡八景(1 / 3)

誰不愛家鄉美!先民們為自己的家鄉選出自己“八景”,所以“八景”已是我國古代約定俗成的一種風物景觀,也是人文文化的一種曆史體現,並多為當地的曆史和人文的重要反映和象征,曆代文人墨客也多集中予以題詠描繪。盡管流風所及,也有充數之嫌,但始終不失為一種有地方特色的曆史文化現象。

1、釣台煙水

在今大城縣西子牙河北村東北千餘米地方。舊為一高大土台子,高約數尺,舊有子牙廟宇。清代《大城縣誌》載:“釣台煙水,在縣北子牙村,相傳太公垂釣處,孟子所雲東海之濱是也。台在河中,二水合抱,浩蕩波浮,有江南水雲之狀。每秋水泛漲勢高於台而不沒,亦奇觀也。”土台實為薑子牙後裔所立子牙廟地方。近年屢遭毀壞,夷為平地,碑石被天津市靜海縣文化館收藏。

2、文昌香霧

在原大城一中前院之處。舊有文昌閣。清代《大城縣誌》載:“文昌香霧,在儒學西,裏人焚香禋祀,縹緲若霧。”今無。

3、龍潭清漾

在今大城縣城祥和裏、十一萬變電站一帶。舊時為縣城南半城雨水彙注之地。清代《大城縣誌》載:“龍潭清漾,在城南裏許,每遇霖雨諸水彙聚,碧波澄清,騷客吟詠。”今無。

4、蠟廟曠觀

在今大城縣城南環西路東端花市北(原城關鎮鄉辦廠址)。舊有八蠟廟。清代《大城縣誌》載:“蠟廟曠觀,在城南半裏許,構峙高岡,足供登眺。”今尚存土台。

5、交河春瀾

在今大城縣交河村一帶子牙河處。舊時河堤兩畔桃紅柳綠,風景如畫。清代《大城縣誌》載:“交河春瀾,在縣東二十裏,春水泛綠,湍急縈回。”址在,景無。

6、郭底西照

在今大城縣郭底村一帶。舊時因此地地勢較高,夕陽西下,景如朝霞。又因此地古為趙長城“上杭煙墩”和宋代屯兵點,古人常於此作懷古幽思。清代《大城縣誌》載:“郭底西照,在縣北二十裏,日瞑時影在西,若日出東者,時或一見。”址在,景存。

7、麟窪曉霞

在今大城縣城文化街、白馬河一帶。古時此地低窪,常年積水,每當拂曉時朝霞滿湖,波光蕩漾。清代《大城縣誌》載:“麟窪曉霞,在城北裏許,相傳有牛產麟,為不識者撻死。至今曉日方升紅霞掩映,仿佛仁獸之祥光也。”今無。

8、鳳台晴樹

在今大城縣城西南鳳凰莊(今供電局收費處)。鳳凰台原在大城縣東北郝莊一帶,據宋《太平寰宇記》載為後趙石勒所築。宋代後移至鳳凰莊(今供電公司收費處),舊時可供遊人登高望遠,書懷古幽思之情。清代《大城縣誌》載:“鳳台晴樹,在城南,春日晴明堪以遠眺。”遺址尚存,但麵目全非。

大城縣古八景文人墨客吟詠詩詞

釣台煙水

太公帝佐古今才,台上重釣浪作堆。

千載風去明主合,一蓑煙雨夕陽開。

祠堂隱隱青鬆鬱,滄海茫茫白鳥回。

愧我無能追勝跡,臨風感慨不勝哀。

文昌香霧

自古通靈可桂籍,黌官崇祀人心懌。

金章日麗振芳塵,鐵畫天機超聖跡。

三載神休已驗徵,萬年玄佑垂輝赫。

香煙霧靄繞青霄,恍若雙童來降招。

龍潭清漾

一泓清漫碧霄寒,五色神龍起複蟠。

玉帝九重回駕後,蒼生六月望雲端。

天飄暫向枯黃滴,翠浪鐵驚潮海寬。

不比昆明池畔水,石鯨鱗甲自滂漢。

蠟廟曠觀

皇明一統屢年豐,千裏邦盛八臘通。

廟貌儀文存古跡,歲時牲帛走村公。

依稀目繁蒼宴裏,仿佛聲開杳靄中。

願得與邦常鞏固,萬年同此樂神工。

交河春瀾

滹沱分派碧迢迢,春色微茫沒畫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