暫不表皇帝一家團圓歡聚,卻說五王府內正聚眾多親王大臣明論國君。此時聽那四王爺正道:“像這樣貪酒誤國的皇帝,恐我夢靈國江山要敗於他手。……”
一旁三王爺插話道:“還有那軟弱無能的皇子,更是難掌國政。真是有辱我列祖列宗顏麵。……”
話音剛落,一滿臉絡腮胡子的將官道:“哼!這等皇帝我是不保。”
二王接話道:“既如此,我們應急早……”
就此時門外進來一人,走到五王身邊低聲稟告幾句退去。那五王並不隱瞞,明告眾人道:“方才來報,小皇子學藝歸來。”
話出,立時滿堂寂靜,二王也不接講前語。
片刻,一大臣道:“小皇子如今歸來,莫不是真的學成了廣大神通?曾聽聞天乙山上乃仙人所居。那仙人有無邊法力,若傳於他……我等太莫妄動。”說此,起身告退而去。
五王見此,甚是不悅。“哼!”一聲道:“曲曲一個小毛孩,能有多大本領。更何況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竟如此膽縮……”
五王雖言語不弱,但也心懷疑慮。隨又道:“既然成明回宮,我們待看一時。……”
眾人紛紛點頭,各自回府。唯獨幾個王爺未動,想是另有暗議。
卻說小皇子學藝歸來,宮中又現生機。皇後吩咐置辦盛宴,隨又叮囑小兒快去拜請太後。當下,一家人同餐共宴。
席間皇後對小兒道:“你回來的正好呀!”
“怎說正好?”成明不解。
皇後道:“你有所不知,自打你上山學藝,你父皇就更加貪酒,以致如今傷身成病。群臣不但無人勸告,反多送美酒謀害。我苦苦言勸,你父皇不理不聽。至如今,已病體難掌朝政。而你哥哥秉性隨我,仁善軟弱。使得百官群臣個個野心起邪念生,江山動搖。你父皇欲讓你登基掌政,以定國安。”
國君點頭。哪料想成明卻道:“父皇、母後有所不知,孩兒此次上山學藝,雖技藝有成,卻隻能算個超凡之功。若論神通廣大,還需修行。所以我想過段時間複山修法力,以練神通。再說若論皇位,哥哥仁善,國之君首應有仁善之心。……”
皇後道:“可你哥哥性情隨我,太善良了。以致人人視為軟弱無能,難以服眾呀!”
成明道:“大可放心,有我在看他哪個膽敢放肆。”
皇後道:“你不是還要走嗎?”
成明道:“不急,待哥哥登基,江山坐穩,我再複修行便是。”
皇後聽此,回身問國君:“你看?……”
國君點頭:“也好,也好。……”
不幾日,老皇帝退位,長子成人登基。百官朝拜,大赦天下。自此,群臣個個竟無欺君之舉。那五位親王更是百般恭敬,千般應從。老國君病體也日見好轉。
半年後,成明見百官無邪念,哥哥江山穩,著辭別父母兄皇複仙山修練。臨行時皇後百般叮囑:“……要早些回來,你兄弟同心共築我夢靈國江山牢固,百姓安生。……”
邊說邊走,老國君一家送出宮外。成明飛身上馬,回頭道一聲:“你們放心,此去我定學成個廣大神通,保我家江山永固,國泰民安。”言罷,策馬而去。
真是人善人欺,又是那人心貪婪。小皇帝成人言談尊長者,話語敬眾卿。長時,致使群臣百官個個長揚。日見目無君主,明裏暗裏時常嘲諷皇帝。更有那五個王爺從未停止謀劃篡權,暗地裏招兵積聚力量。
成人察覺,恐失家國,急與父母商議後,即派親信良忠前往仙山報知成明,以求快複相助。
良忠飛馬趕到天乙山,卻得知成明與師妹已離仙山,雙居在龍華山。良忠又至龍華山,見到成明,複上書信。成明看罷,決定立刻歸家相助。可哪料想,他將書信之事告與師妹。師妹卻道:“我們乃修仙之人,不應管那凡間之事。那會減我們的功力,誤我們的進程。若要管,待等我倆個修成仙體,有了無邊的神通再去助凡人吧!”
那師妹又加多般原由,幾句甜語。成明無奈,隻好修書一封交與良忠帶回。
小皇帝接到書信,忙與父母閱看。但見信上書:
哥哥來信所述,成明已知。本應即刻歸宮相助,怎奈我修仙未成,且正當關鍵,實難助所急。還望哥哥穩住奸人,容我半載一年成就仙體,有廣大神通。到時,一切無憂。……
小皇帝無奈,隻好與父母盼等成明早修仙體,以鎮群臣。
不覺間,一年閃過。單說這日,夕陽西下夜幕降臨。小皇帝成人偶得清閑,端坐禦書房靜心讀書。近二更,卻覺屋內生風,寒氣逼人。又感心神不安,成人預知不妙。正然間,“哐!哐!——”門窗盡被踢飛。“噌、噌、噌、噌——”躥進眾多黑衣人。一個個手握利劍,黑巾遮麵,二話不說直向皇帝。就此時,四周屏風飛起,跳出十八名護衛攔住黑衣殺手。原成人早有防備,書房內暗隱親信侍衛,日日隨身保護。
再看眾黑衣殺手,猛見侍衛,稍顯一愣,但立時揮劍搏殺。這邊十八名侍衛十八柄寶劍飛舞,不時有黑衣人倒下。可敵人就像洪水般從門窗不停湧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