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 讀愛 第二十一章 愛,開除惡語
她在單位裏是個很講禮貌的人。同事間交往中,經常說“謝謝”、“對不起”、“沒關係”等文明用語。可她在家裏又怎麼樣呢?
一天,因孩子不聽話,丈夫在孩子屁股上打了兩巴掌,作為媽媽的她,當然是非常心疼。她完全可以說:“孩子小,不懂事,不要打他。”可是,她摟過孩子,說了另外的話:“你爸爸真壞,咋不快滾出咱們家!”
恰好,他們是在孩子外婆家居住的。丈夫聽了妻子的話,拿起衣服就走了,到廠子裏去住單身宿舍。一個星期過去了,他還沒有回來,妻子很著急,覺察到自己的話刺激了丈夫,用語不文明,悔恨莫及。
一個很講禮貌的人,為什麼這樣用話刺激丈夫呢?她可能覺得,在家裏夫妻間說話,不必那麼講究。夫妻間不分什麼彼此,何必講客套?講“外交辭令”呢?其實,這不是客套,也不是什麼“外交辭令”,而是文明行為的表現,夫妻和睦的象征。有的夫妻吵嘴,出現感情隔閡,有很多就是因為說話不講究,語言不美引起的。
“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良好的語言會增進人們之間的感情,體現了互相的關懷和尊重;粗俗、辛辣、挖苦的語言,會刺傷別人的心。夫妻間接觸多,涉及麵廣,矛盾自然也比較多些,所以,夫妻間更應注意語言美,以免產生誤會,造成矛盾。前麵說的那位妻子,隻圖自己說了痛快,沒想到丈夫是住在嶽父家,那句話給他刺激很大。這雖然不算什麼髒話,但也不夠友好和文明。
一
從某種意義上說,社會上人與人是靠感情和愛來相處的。小學生見到解放軍,如同雷鋒和老山前線的英雄站在麵前,所以,由衷地喊一聲:“解放軍叔叔好!”在單位內,同事相處,有一個共同的感情,那就是大家齊心協力,把工作做好,在工作中,又互相支援,彼此幫助,所以產生了其摯的“同誌”的感情。在公共場所出現的素不相識的人,彼此幫助,也完全出於友愛之情。比如,在公共汽車上,一個青年人給老年人讓了座位,老年人立刻產生了感激之情,說聲“謝謝!”這些語言和行動,都屬於感情的表達,愛的行動。當然,夫妻之間的行動和對話,也不例外。夫妻之間的愛,並不隻是性愛。他們首先是人格之愛、理想之愛和情感的愛。兩個人的結合,主要是為了實現共周目標,在生活中互相幫助,相依為命,以求夫妻和睦相處,共同奮鬥。這樣,生活的才更有意義,愛情才能不斷發展。
語言的表達,也是愛的表達,夫妻間的對話,互相聽了都很舒服、滿意,當然是會有益於愛情的鞏固。相反,哪一個說了難聽的話,就會惹起對方的反感,口角就發生了。你說不好聽的,我說的比你還難聽;你臭我一句,我刺你十句;你罵了我一個,我罵你一家子。結果鬧得不可開交。事後,冷靜下來,發覺並無根本利害矛盾,隻是語言不當釀成的,可是,後果卻遠遠超過了你所估計的。一次吵嘴,疏遠了夫妻感情,在夫妻間愛的鮮花上罩了一層陰影。如果吵嘴不斷發生,習慣成自然,話一出口,不考慮文明與否,夫妻間的摩擦就會愈加頻繁。
所以,夫妻間語言的美,不僅僅是說話方式問題,而是雙方感情的表達,愛的尺度。願所有夫妻,都學會運用語言這一武器,表達各自的愛。
二
“我們”這是一個神秘動人的詞,人們都有這個感覺:隻要一說“我們”,兩個人的感情就靠近了,青年戀人,發展到一個程度,就會說,“我們繞了半天,太累了,回去吧!”“伯父、伯母,曉得我們的關係嗎?”結婚以後,夫妻間的心中隻要有“我們”,胸中就會有燃燒的希望之火;隻要有“我們”,一切困難就會冰消雪化。“我們”,不僅僅是妻子,也不僅僅是丈夫,它是團結的象征,是力量所在。恩愛夫妻,永遠是“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