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隻蝴蝶的影響力
在日常生活中,你有沒有注意到,常常會因為微不足道的微小因素而引發一連串的巨大而複雜的變化,這種現象被稱為蝴蝶效應。你能相信一隻在巴西漫不經心地扇動翅膀的蝴蝶,有可能在兩周後,引起美國得克薩斯州一場災難性的龍卷風嗎?20世紀60年代初,美國氣象學家愛德華·諾頓·羅倫茲(Edward Norton Lorenz,麻省理工學院教授,混沌學創始人之一)為了預報天氣,他用計算機求解仿真地球大氣的13個方程式,試圖利用計算機的高速運算來提高長期天氣預報的準確性。在1963年的一次試驗中,為了更精確地考察結果,他把一個中間解0.506取出,提高精確度到0.506127再送回。而當他到咖啡館喝了杯咖啡回來以後再看時卻大吃一驚:本來很小的差異,結果卻偏離了十萬八千裏!再次驗算發現計算機並沒有出毛病。羅倫茲發現,由於誤差會以指數級增長,所以在這種情況下,一個微小的誤差隨著不斷推移將會不斷被擴大,以至於造成截然不同的後果,這是“差之毫厘,謬以千裏”的真實寫照。正是根據數據分析,羅倫茲得出這樣的結論:天氣的長期預報是不可能的,“數值天氣預報”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不可預測性。形象化的說法就是所謂的蝴蝶效應。這個發現非同小可,連當時的科學家都不能理解,幾家科學雜誌也都拒絕刊登他的文章,他們認為這“違背常理”:確定的方程式中代入相近的初值,結果也應相近才對,怎麼能大大偏離呢!1979年12月,羅倫茲在華盛頓的美國科學促進會上發表了一篇題為《可預測性:一隻在巴西翩翩起舞的蝴蝶可否在得克薩斯州引起龍卷風?》的演說。演說中提出:一隻亞馬遜河流域熱帶雨林中的蝴蝶,偶爾煽動幾下翅膀,兩周後,就可能在美國得克薩斯州引起一場災難性的龍卷風。其原因就在於:蝴蝶扇動翅膀的運動,會導致其身邊的空氣係統發生變化,並產生微弱的氣流,而微弱的氣流的產生又會引起四周空氣或其他係統產生相應的變化,由此引起一個連鎖反應,最終導致其他係統的極大變化,羅倫茲稱之為混沌學。他的演講和結論給人們留下了極其深刻的印象。從此以後,所謂“蝴蝶效應”之說就不脛而走,名聲遠揚了。蝴蝶效應說明事物發展的結果,對初始條件具有極為敏感的依賴性,初始條件的極小偏差,將會引起結果的極大差異,從而造成很大的影響力。“蝴蝶效應”之所以使人激動、令人著迷、發人深省,不但在於其大膽的想象力和迷人的美學色彩,更在於其深刻的科學內涵和內在的哲學魅力。混沌理論認為在混沌係統中,初始條件的十分微小的變化會不斷被放大,對其未來狀態會造成極其巨大的影響。這一效應後來被廣大科學家所熱衷,也廣泛用於社會之中。蝴蝶效應在經濟生活中比比皆是:中國宣布發射導彈,港台100億美元流向美國;“非典”的爆發也能深刻地說明蝴蝶效應的影響力,如果第一例非典疫情出現時就能被遏製住,那就不會引發全國性的“非典”事件;“甲流”的大爆發,更是一個典型的蝴蝶效應,從第一例到全球性的大爆發,不僅給全世界人民帶來恐慌,還引起了一連串的反應:國際旅遊業和餐飲業遭受嚴重損失,國際間的交往和溝通受到極大的影響,情感交流受到嚴重挑戰,擾亂人們的生產和生活秩序等。美國“次貸危機”演變成了全球性金融風暴,引發全球性經濟發展停滯,很多企業破產、外企撤資、工人失業、銀行倒閉、人民生活水平下降等一連串的反應。在西方流傳的一首民謠就曾演繹過一個典型的蝴蝶效應事件:
丟失一個釘子,壞了一隻蹄鐵;壞了一隻蹄鐵,折了一匹戰馬;折了一匹戰馬,傷了一位騎士;傷了一位騎士,輸了一場戰鬥;輸了一場戰鬥,亡了一個帝國。馬蹄鐵上一個釘子是否會丟失,本來是初始條件的十分微小的變化,但其“長期”效應卻是一個帝國存與亡的根本差別。這就是軍事和政治領域中的所謂“蝴蝶效應”。是不是有點不可思議?但是確實能夠造成這樣的惡果。一個明智的領導人一定要防微杜漸,看似一些極微小的事情卻有可能造成集體內部的分崩離析,到時候豈不是悔之晚矣?中國《韓非子·喻老》中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商紂的王叔箕子見到紂王用象牙筷子就很害怕,因為有了象牙筷子,杯子也換成犀玉杯,有了象牙筷子犀玉杯就不吃粗食豆湯,要吃牛肉,象肉,豹肉,未出世的胎肉等精美的食物。吃牛肉象肉豹肉胎肉,就不會穿著短的粗布衣在茅屋中食飯,就要穿著華衣美服,在華麗的宮殿進食。箕子從商紂王開始使用象牙筷子而預見到紂王將來的窮奢極欲,以致亡國。同樣的道理,蝴蝶效應會影響甚至改變人的一生。橫掃城鎮的龍卷風,常從蝴蝶扇動翅膀開始;橫過深穀的吊橋,也從用一根細線圈住的小石子開始。任何事物間都有著千絲萬縷的聯係,個人的成功,往往也是從小事開始的。因此我們要不斷留心捕捉到對生命有意義的“蝴蝶”。一個無意間的動作,一個燦爛的微笑,一次真誠的祝福,一種積極的態度,一句鼓勵的話語,都可能引發生命中無法預料的奇跡,它能帶來的遠遠不止於表麵上的回報,而可能影響他人的一生。
捕捉生命中的“蝴蝶”
一位哲人說得好:“小事永遠是大事的根,每一棵生命之樹的衰榮都可以從他的根上找到答案。”細節決定一個人的命運,隻看見大事而看不見小事的人是無法成功的。一個想要成功的人,需要注意細節,一個企業若想發展,也需要注意細節。人生固然要有宏大的理想抱負,但人生的價值和意義卻在生活的平淡瑣碎中展現。生活是充滿細節的,這些細節使生活豐富多彩、充滿魅力。缺少了細節的裝點,生活一定是一片空白,顯得單調乏味。“泰山不拒細壤,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想成就大事的人很多,但能夠把小事做細的人很少。我們不缺少雄韜偉略的戰略家,缺少的是精益求精的執行者;我們不缺少各類管理的規章製度,缺少的是對規章條款不折不扣的執行。我們必須改變心浮氣躁、淺嚐輒止的毛病,注重細節、把握細節、做好細節。對於個人而言,無論是說話、辦事,還是做人,任何一個小細節都可能產生巨大的影響。一個不經意的細節,往往能夠反映出一個人深層次的修養。展示完美的自己很難,需要每一個細節都完美,但毀壞自己很容易,隻要一個細節沒注意到,就會給你帶來難以挽回的影響。一個微不足道的動作,或許將改變人的一生,這絕對不是誇大其詞,可以作為佐證的事例隨手拈來。美國福特公司揚名天下,不僅使美國汽車產業在世界獨占鼇頭,而且改變了整個美國的國民經濟狀況,誰又能想到這個奇跡的創造者福特當初進入公司的敲門磚竟然是撿廢紙這個簡單的動作呢?
福特大學畢業後,去一家汽車公司應聘。和他同時應聘的三四個人都比他學曆高,當前麵幾個人麵試之後,他覺得自己沒什麼希望了。但既來之,則安之。他敲門走進了董事長的辦公室。一進辦公室,他發現地上有一張紙,他很自然地彎腰撿了起來,看了看,原來是一張廢紙,便隨手把它扔進了廢紙簍裏。這一切都被董事長看在眼裏。這時,福特走到董事長的辦公桌前,說道:“董事長您好,我是來應聘的福特。”董事長立刻就發出了邀請:“很好,很好!福特先生,你已經被我們錄用了。”福特驚訝地說:“董事長,我覺得前幾位都比我好,您怎麼會錄用我呢?”董事長說:“福特先生,雖然前麵三位學曆比你高,且儀表堂堂,但是他們眼睛隻能看見大事,而看不見小事。你的眼睛能看見小事,我認為能看見小事的人,將來自然能看到大事,而一個能看見大事的人,會忽略很多小細節。他是不會成功的。這就是你被我們錄用的原因。”福特就這樣進入了這家公司,從此,福特也開始了他的輝煌之路,直到把公司改名,讓福特汽車成為世界上最具影響力的品牌之一。平安保險公司的一個業務員也與福特有著相似的經曆。他多次拜訪一家公司的總經理,而最終能夠簽單的原因,僅僅是因為他在去總經理辦公室的路上,隨手撿起了地上的一張廢紙並扔進了垃圾桶裏。總經理對他說:“我透過窗戶觀察了一個上午,看看哪位員工會把廢紙撿起來,沒想到會是你。”而在這次與總經理見麵之前,他已經被“曬”了3個多小時了,並且有許多同行都在爭取這個大客戶。福特和業務員的收獲看似偶然,其實必然,他們下意識的一個彎腰撿廢紙的微小動作發揮了巨大的影響力,帶來了一連串的蝴蝶效應,最終使他們成就了自己。因此,平時注重細節才能成就大事。劉備曾說:“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任何人的成功都必須從細節處入手,從小事做起,所以古語才有“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之說。有些人整天隻琢磨幹大事業、做大事,想一鳴驚人,這不僅浪費了許多時光,而且到頭來還可能一事無成。與其好高騖遠,不如腳踏實地,從細節入手,竭盡全力做好細節。細節做好了,小事也能做大,事做大了,自然也就成功了。每一個生活在現實社會中的人,都渴望成功,很多有誌之士為了心中的夢想,付出很多,但得到的回報卻很少,不能說他們不夠努力、不夠勤勞,可為什麼偏偏落得個一事無成的結局呢?答案是他們忽略了細節。做人做事是一門大學問。一個人不管多聰明、多能幹,背景條件有多好,如果不懂得做人做事的細節,那麼,他肯定會以失敗而告終。做人做事是一門藝術,很多人之所以一輩子都碌碌無為,就是因為他們始終都沒有弄明白:做人做事應該注重細節,關注細節。注重做人做事的細節,才能在複雜多變的社會中生存和發展,才能在事業上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