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8章 隻要行動一切皆有可能,積極行動為影響力提速(1 / 3)

拖延兩字,影響了天下多少事拖延是一種習慣,行動也是一種習慣,但不好的習慣要用好的習慣來代替。當你開始拖延的時候,一定是你的優先順序沒有排列對,因為你不知道這對你有多重要。“現在”,是成功的象征詞。“明天”、“下星期”、“以後”、“某些時候”、“某天”是失敗的象征詞。許多很好的想法常常因為“我將來某一天開始”而成為泡影,我們應該“現在就開始,就在現在”。一位大學生準備晚上7點開始學習。但因晚飯吃多了,所以決定看一會兒電視。結果看了1個小時,因為電視節目很精彩。晚上8點,他坐在桌前正準備看書,突然又想起來要給朋友打一個電話,一聊又是40分鍾(他一天沒跟他的朋友聊了)。接著他又被朋友拉去玩了1小時的乒乓球。結果,他滿頭大汗,又去洗了個澡。洗完澡,又覺得餓了,因為畢竟消耗了不少體力。本來計劃挺好的一個晚上就這樣過去了。到了淩晨1點鍾,他打開了書,但又太累了,集中不了精神再看。最終,他還是去睡了。他一直沒有能夠坐下來看書,因為他花的準備時間太長了。這種“過分做準備工作的人”不計其數。一些推銷員、經理、家庭主婦——他們在開始工作之前總是先聊天、削鉛筆、讀讀報、擦擦桌子、泡杯茶,然後再開始工作。有一種方法可以改掉這種習慣,即告訴自己:“我此時此刻已經一切就緒了,可以開始工作了。我拖延時間什麼也得不到,我要把‘準備’的時間和精力用於開始工作上去。”想給朋友寫封信嗎?現在就寫。有什麼可以擴大業務的好想法嗎?去嚐試。記住本傑明·富蘭克林的忠告:“不要把今天能做的事推到明天做。”一個人一旦有了拖延的習慣,每當想要拖延的時候,就應該及時轉換想法。

這就是拖延的根源,如果已經設定了期限,就不要拖延,而且,那個期限如果是一定要完成的,無法再更改的,這樣一來,就沒有拖延的借口。仔細思考一下,拖延的事情遲早要做,為什麼要等一下再做?現在做完等一下可以休息,有什麼不好?現在休息,也許等一下要付出更大的代價。想想,在日常生活當中,有哪些事情是你最喜歡拖延的,現在就下定決心,將它改善。從最簡單的事情開始,當你可以激發自己的行動力的時候,你會非常有衝勁,會非常想去完成一件事情。當事情不如意時,一定是你沒有掌握正確的方法;當完成的速度不夠快的時候,一定是你使用的策略不對。要當一個成功者,必須積極地努力,積極地奮鬥。成功者從來不拖延,也不會等到“有朝一日”再去行動,而是今天就動手去幹。他們忙忙碌碌的竭盡所能幹了一天之後,第二天又接著去幹,不斷地努力、失敗,直至成功。要記住這句老話:“今天能做的事情,不要拖到明天。”成功者一遇到問題就馬上動手去解決。他們不花費時間去發愁,因為發愁不能解決問題,隻會不斷地增加憂慮。當成功者開始集中力量行動時,立刻就興致勃勃、幹勁十足地去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你遇見過那種喜歡說“假若……我已經……”的人嗎?有些人總是喋喋不休地大說特談他以前錯過了什麼雲山霧雨的成功機會,或者正在“打算”將來幹什麼渺渺茫茫的事業。失敗者總是考慮他的那些“假若如何如何”,所以總是因故拖延,總是順利不起來。總是談論自己“可能已經辦成什麼事情”的人,不是進取者,也不是成功者,而隻是空談家。“實幹家”是這麼說的:假如說我的成功是在一夜之間得來的,那麼,這一夜乃是無比漫長的曆程。有拖延習慣的人,他的工作和事業必定受到影響和阻礙。環顧現實,有多少事情在拖延中荒廢了啊!多少事不要等待“時來運轉”,也不要由於等不到而覺得惱火和委曲,要養成行動的習慣,凡事掌握其根源,必定會得到非常大的收獲和成效,不管你現在要做什麼事,請立刻行動吧。

拖延導致平庸,行動成就卓越

有一次,西門子公司總裁和他的一位副手到公司各部門巡視工作。到達一個西門子銷售點時,總裁看見告示牌上公布的冰箱價格還是一個月以前的,並沒有按照總部指令向消費者公布下調50馬克,總裁非常生氣。他立即找來銷售點的主管。他指著報價牌大聲說道:“你大概還熟睡在上個月的夢裏吧!要知道,你的拖延已經給我們公司的榮譽造成很大損失,因為我們收取的單價比我們公布的單價高出了50馬克,我們的客戶完全可以在柏林的很多場合,對西門子公司的管理水平提出質疑。”意識到自己犯了相當大的錯誤,主管連忙說道:“是的,我立刻去辦。”看見告示牌上的冰箱價格得到更正以後,總裁麵帶微笑地說:“如果我告訴你,你的褲子後麵已經破了一個大洞,而你卻不立刻拿去修補或更換,那麼,當眾出醜的隻有你自己。”西門子總裁告訴我們,無論何時,都應該把立即行動作為你的信條。“絕不將任何事情拖延”,這是嚴格的軍人準則,也是我們每個人都需要的準則。迅捷、及時、準確,是軍事活動中最寶貴的概念,也是做任何事情要贏得主動的要訣。你必須趕快行動,不要拖延,也不要恐懼什麼。今天的事不要拖到明天再做。卡耐基告訴我們:做以前拖延下來的事,我們會很不愉快;當初可以很愉快很容易做好的事,拖延了數日之後,就會顯得討厭與困難了。

馬克思50歲時想用英文寫文章,他立刻就把想法付諸於行動。幾個月後,他不僅用英文發表文章,還用英語和人們交談。而他的一個年輕的朋友當時才30歲,他發誓要學習作畫,但他覺得自己還很年輕,屬於他的日子還很多,這個願望一直被擱淺。看到馬克思50歲時才從頭學英語還為時不晚,他便決定像馬克思一樣,50歲再開始學習畫畫。不幸的是,他42歲那年,因為一次車禍而喪生了,他的願望就這樣跟隨他到了天堂。我們應該像馬克思一樣,養成“今日事,今日畢”的好習慣,否則無法成就大事。把握住現在的瞬間,從現在開始做起,隻有勇敢的人身上才會富有天才、能力和魅力。有些年輕人總喜歡找各種借口拖延,比如說,現在我的情緒不好,等心情好了再去做也不遲;現在我沒有時間,等時間富裕了再去完成這件事;這件事不太容易完成,還是先放一放吧。殊不知,時間和機會一閃即逝。當你真的下定決心開始做某事時,你已經沒有機會了。

立即行動,說一尺不如行一寸

在人生中,我們應該停止空談、光說不做的假把式。隻有行動才是最真實的,任何偉大的設計和理想,其最終的實現必然要落到行動上,如果你想而不做,就等於將自己的想法送進了墳墓;如果你僅僅是紙上談兵,別人一定會對你敬而遠之。奧格·曼狄諾是美國一位成功的勵誌作家,他經常告誡自己:“我要采取行動,我要采取行動……從今以後,我要一遍又一遍、每時、每天都要重複這句話,一直到這句話成為我的呼吸一樣,而跟在它後麵的行動,要像我眨眼睛那種本能一樣。有了這句話,我就能實現我成功的每一個行動;有了這句話,我就能夠製約我的精神,迎接失敗者躲避的每一次挑戰。”有這樣一個故事:春天到了,小動物們都忙著種菜和種瓜,隻有狐狸東蕩蕩西逛逛,什麼事情都不願意做。這天,他來到山羊家門口,看見山羊正在刨地。他就走過去問:“呦,山羊大哥,你準備種些什麼啊?”山羊說:“噢,是你呀,小狐狸,我打算種白菜,你準備種什麼啊?”狐狸拍了拍胸脯說:“我想種一大片西瓜,夏天吃西瓜,又甜又解渴,到時候,我送你一個!”告別了山羊,狐狸又來到灰熊的家門口。看見灰熊正在往地裏挑水,狐狸走上前去問道:“熊大伯你好,你準備種些什麼啊?”灰熊回答說:“我打算種紅薯,那你想種什麼啊?”狐狸搖頭晃腦地說:“我想種人參,人參多有價值啊,到時候我送你一支!”離開灰熊的家,狐狸又來到小兔子家門前。小兔子正在家門口的地裏撒種子。狐狸走上前去問:“小兔子,你在種什麼啊?”小兔子說:“我在種蘿卜,你打算種什麼啊?”狐狸昂了昂頭說:“我打算種一大片草莓,又酸又甜多好吃。等草莓熟了,我送你一大籃。”轉眼間秋天就到了,山羊、灰熊、小兔子帶來他們種的白菜、紅薯、蘿卜請狐狸嚐。可狐狸卻什麼也沒種,他耷拉著腦袋說:“不好意思,我沒有什麼東西可以招待大家。”山羊走上前去,拍拍狐狸的肩膀說:“小狐狸,光說得好是不夠,要做得好。請記住,光說不做到頭來什麼也做不成!”坐而言不如起而行。行動越快,能量就越大;行動越快,完成的事情就越多,效率就越高;行動越快,積累的經驗就越多,學到的知識就越多;行動越快,工作能力就越強。隻有將夢想和計劃付諸實施的員工,才能得到老板的認可和賞識,也才能在事業上有所建樹。曆史上所有偉大人物的奮鬥史,都是一部和時間賽跑的曆史。馬克思說:“我不得不利用我還能工作的每時每刻來完成我的著作。”他就像停在軍港裏待發的一艘軍艦,準備一接到通知就駛向任何思想的海洋。比爾·蓋茨在向他的員工談起他的成功之道時說:“我發現,如果我要完成一件事,我得立刻動手去做,空談無濟於事!”阿裏巴巴創立之初,馬雲有一句口頭禪:“你們立刻、現在、馬上去做!立刻!現在!馬上!”成功者必是立即行動者,對於他們來講,時間就是生命,時間就是效率,時間就是金錢,拖延一分鍾,就浪費一分鍾。隻有立即行動才能擠出更多的時間,比別人提前抓住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