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活不下去,感覺不到希望的普通人終於拿起武器,站起來反抗。
憑什麼那些生活在城中區的人活的那麼瀟灑,每天想洗幾遍澡就洗幾遍澡。
這個早飯不喜歡吃就扔了,換另一份,住在城外區的人每天守著垃圾桶都能填飽不少人的肚子。
他們這些住在城外區的人,每天連喝一口水都要計較半天。
至於生活用水,隻是簡單的過濾一下的海水,就直接用,導致不少身體抵抗力弱的人出現了很多皮膚病。
這種日子剛開始的時候,大家還能忍受下去,大家對官方的公信力還是比較相信的,都在勸慰自己忍忍就好了。
可時間一長,誰也忍不下去,終於在某個地方的夜晚,一群拿著自製武器的人闖進了城中區,占領了城中區,把裏麵的東西平分給每一個人,
據一個匿名人不完全統計,占領的城中區的糧食存量,夠他們那個地方上的所有人,吃個十幾、二十來年不是問題。
消息傳到其他地方,也有人想蠢蠢欲動,可缺乏專業人指導,行動開始沒多久就夭折了,還被城中區的人弄死了,掛到城外區的高處,震懾那些蠢蠢欲動的人。
漸漸的,有人背井離鄉,來到了那個被反叛軍占領的城市,被人家熱情接納,食物和水反叛軍都可以提供給你,但是你要付出了相對等的勞動,多勞多得,不勞不得。
在裏麵工作的每個職位能獲取多少食物的量,都是擺在明麵上的,能勝任什麼工作就看自己本事了。
這些都是經過大家投票一致決定的,每一個人都享有監督權,可以隨時監督任何人,有什麼不滿的,可以直接說出來,有異議就解決。
一開始,其他城中區的人都沒把這個城區的反叛當回事,都自掃門前雪,一個個的心裏想著,一個城市的儲備糧能有多少?
就算很多的話,又能養的起這些人多少年,那曾想被反叛軍占領的城市越做越大。
當人們不再為生計發愁的時候,才有時間和精力去想出一些奇思妙想的點子,希望能夠多生產一些糧食或者多種些蔬菜,多吃點總歸是好的。
存糧總歸是有限的,自己一時間是能吃飽了不餓,未來呢,下一代呢!
集思廣益總比閉門造車好,一萬個點子裏有9999個是沒有用的,但是隻要有一個有用,就能產生一點點的變化,從而改善生活。
這個城區的日漸強大,引起了其他城區的注意,他們怕自己城外區的人民會效仿反叛軍做的是事或者去投奔他們,導致自家城區沒有足夠的勞力為他們做幹活。
不是沒想過用熱武器整治,可惜都被對方打了回去,現在反叛軍在平民們的心中還是有點威望的。
宋貝貝的家庭就是那種在城外區能好過一點,在城中區最底層的一層人。
她的父親是替人看守糧倉的,工作輕鬆,掙得不多,不過養活父女兩個還是綽綽有餘的。
她母親是在她十歲那年去世了,即將進門的這個繼母是親戚的親戚介紹的,對方也是一個喪偶帶孩子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