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世清和小姨的事情處理好,李建樂隻是偶爾關注一下。有時候到了鎮上或者縣城,就去看看小姨和大舅她們。聽聽她們的反應,再給些建議。總的來說,大舅他們的生意要好一些,平均下來一天就有二三兩銀子的收入。小姨在鎮上,生意要差些,但一天也有一兩多的收入,這也不錯了。
趙世清人手不夠,還雇傭了一個好兄弟幫他收板栗,一天四十文。到附近村子裏收,一文錢兩斤,曬幹後再拉過來給他。十來天下來,就收了五千多斤。這也夠她們賣好久了。
大舅媽,二舅媽,三舅媽她們則到娘家村裏收板栗。人多力量大。親戚朋友多,二十來天就收了一萬五千多斤。
兩家人忙忙碌碌,日日見財讓他們渾身充滿了力量!平時一個月才能存下的銀子,現在一天就能掙到。太讓人興奮了。
李家村。
李建樂兄妹幾人又到山上對百年老茶樹進行二次采摘。雖然是第三,第四片葉,但茶葉依然鮮嫩翠綠。高海拔,雲霧繚繞造就了茶葉的好品質。
李建樂當師父,現場教授炒茶技術。從采青,到最後成品,都由家人炒製。平哥兒天賦不錯,被李建樂狠狠表揚了一番。
平哥兒激動得臉都紅了。
三四十斤的秋茶,分裝入竹罐。
“真不是我自吹,這茶葉可比鎮上那十兩一斤的好喝多了。來 ,來,你們都過來試試。小妹啊!你也過來喝一杯。”李建樂燒上一壺山泉水,坐在桌子旁邊當茶主。
“好。”小妹第一個顛顛地跑了過來。
“看看,這茶湯清澈,香味撲鼻,入口回甘。”李建樂一邊衝茶,一邊解說。
小妹呼呼對著杯子吹了幾下,“像喝酒一樣,仰頭一倒,脆生生地喊了一句,“好茶!”
最後一家人都笑抽了。
第二天,李建樂和平哥兒背著十斤茶葉到了後山。
工地上依舊是熱火朝天。
“樂丫頭,最近在忙什麼?也不見你過來看看。”雷師傅剛剛巡視了一圈。
“雷師傅在,我一百個放心。來,這兩斤茶葉給您解解渴,自己炒的,莫要嫌棄啊!”李建樂把兩罐茶葉遞給雷師傅。
“有茶喝高興都來不及,哪來的嫌棄!”
“今天是十月初五,再過三天就要上梁了,你們準備一下。初八上梁。”雷師傅走到桌子旁邊,把茶葉放下。
“哎,好,我來安排。”李建樂找了一個燒水壺,燒水泡茶。“大哥,你把族長爺爺,村長爺們,二奶奶還有良叔叫過來,我們跟他們一起商量商量。”
等水開了,大佬們也都陸續到了。大家圍坐在桌子旁邊。
“族長爺爺,村長爺爺,二爺爺,二奶奶,良叔,你們嚐嚐,這是我們這幾天自己炒的茶葉。”李建樂雙手遞茶。
“不錯,我一進來就聞到香味了。”族長爺爺平時就好茶。
“沒想到樂丫頭還會炒茶啊。嗯,很香很好喝。有韻味,還回甘。”村長讚賞不已。
“樂丫頭厲害。”二奶奶慈愛地看著李建樂。
“嗬嗬。你們喜歡就好。等一下,一人拿兩斤回去喝。”李建樂繼續衝泡。
“二奶奶,剛剛雷師傅說,初八上梁。我想跟你們商量一下該怎麼辦比較好?”李建樂又給二奶奶續了一杯茶。
“你們是打算大辦還是小辦?”二奶奶問。
“上梁宴就全村的人都請,喬遷宴就請同族的。”李建樂想了一下說。
“嗯,這樣安排可以。那菜單呢?飯菜可有安排?”二奶奶接著問。
“我打算買一頭豬,雞鴨魚肉都要有。白米白麵都安排上。”李建樂想,也不差這一頓。
“聽說二奶奶娘家有個兄弟,手藝不錯,經常包辦各種酒席。所以我想讓我大哥和二奶奶明天一起跑一趟,把酒席的事定下來。同時,把上梁時該買的香燭鞭炮都買回來。”李建樂看著平哥兒說。
“這個沒問題,明天我們就去定下來。”二奶奶快人快語。
“嗯,謝謝二奶奶。三十桌夠嗎?”李建樂心裏也沒譜。
“夠。”二奶奶點頭。
“嗯,就定三十桌,一頭豬,雞鴨魚肉,白米白麵都安排上。具體的事情平哥兒決定。那這事就你們兩個辛苦一下。”李建樂看著二奶奶和平哥兒說。
“行,這個我拿手。”二奶奶胸脯拍得啪啪響。
“好,接下來,我們來說說第二件事。族長爺爺,村長爺爺,我們李氏的祠堂年久失修,破敗不堪。我想出錢修繕一番,你們覺得如何?”李建樂眼睛看著族長爺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