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國策 下(2 / 2)

“我看是德國,蘇聯還有很多困難,隻是擔心斯大林不是一個能忍讓的人。我怕北方在加一個合成軍不夠。”毛石山倒是沒有擔心,一副風輕雲淡的樣子。

“德國的第二個五年計劃也開始抓教育。因為工業膨脹太快,缺乏人才。”張國燾擦了一把汗說:“主席這樣一說,我覺得蘇聯第二個五年計劃完成,還是沒有反抗能力。”

“喔?”幾個人都看著他。

“我現在才知道蘇聯的資料也許都是真的,但是一定缺了什麼東西。現在看來一個是教育,一個是農業。第一個五年計劃的農業應該是負增長,可是沒有數據。第二個五年計劃就是彌補這方麵的缺陷。主席,您覺得按照蘇聯模式,二五計劃完,蘇聯的糧食產量能有多少?”張國燾問。

“他還要彌補強行進行集約化農莊的不良後果,他想實行農業機械化,需要時間,因為這需要鋼鐵和加工業。他也不可能放棄工業回頭側重農業。所以不會超過百分之十。”

“也就是說,他們隻能勉強吃飽。”

“這還邊境是否和平,蘇雖然有和平協定,但是蘇日可沒有。蘇日隨時會爆發戰爭。”張春笑道。

“蘇聯不可能會對日本下手,特別是在這個時候。”這次張國燾已經很肯定了。

秦邦憲到底年輕,腦子轉得快:“您是說日本會下手。”

“日本極有可能。”林長民敲了敲煙鬥,他是唯一抽煙的人。毛石山以前煙癮不小,但是戒掉了。

“日本的問題是老問題了,我們知道在日本放寬經濟黃金禁令後日本的黃金儲備損失了大半。對華戰敗後,日本雖然強占了外東北,並保留了東北對日出口廉價煤鐵,日本產品在東北傾銷的實際利益。但是現在東北實力加強,又有我們的支持,逐漸在脫離日本的控製。而為了抵禦我方和蘇聯方麵可能的攻勢。日本加大了軍工投入。一方麵是黃金外流,白銀在和新民幣一戰後損失慘重,英國為了救救自己,打擊銀本位,白銀在貶值。如果不是新民幣不對外,這次衝擊也會非常大。”

“日本為了救經濟,不得不印發鈔票,加大軍工投入,一方麵又沒錢。這就形成了巨大的財政赤字。高橋藏相執行的是通貨膨脹模式。這種經濟不可持久。因為軍工可沒有產出。而在這時候,日本的軍工已經高度集,日本製鐵壟斷了全日本的生鐵生產,比例達到了96%。要知道日本對美國的廢鐵是零關稅,依舊滿足不了軍工需要。高橋年初就認為日本的財政赤字已經到了非常危險的地步,要削減軍費。”

張春笑著說:“恐怕要真要削減,小命難保喔。”

林長民讀頭道:“是這樣的,日本的目標是達到英美的軍事工業水平。可是日本這麼小的國家,哪裏來的資源來支撐?他們正在外東北進行大規模探礦和礦山建設。一些小礦都不放過。當日本的財政信用體係斷裂,經濟崩潰的時候,龐大的軍工體係就隻能發動戰爭來解決資源問題。這個會很快,比德國還要快。”

“人心不足蛇吞象,日本這是自取滅亡。不如我們再推一把。”毛石山嗬嗬笑了。

張國燾和秦邦憲麵麵相覷,倒是林長民明白了毛石山想幹什麼,嗬嗬笑了。

秦邦憲拿起地圖看了又看,說:“日本在大陸和兩個大國作戰,毫無取勝的可能。他們必須保證強大的海軍還能有一線希望。”秦邦憲想起了上海之戰,驚訝地說:“你們不會相對日本海軍下手。”

“為什麼不對海軍下手,海軍是高度消耗財力物力的軍種。上海之戰日本海軍已經損失不小,現在窩在日本海。那他就幹脆別出來了。”毛石山笑得很不屑:“一艘戰艦,就夠他們受的,如果不改變策略,耗都能把日本耗死。”

“他們不造艦船,就隻能造飛機和坦克大炮,隻能在遠東擴張。有東北自治政府在間隔著,日本不便於動我們,我們也不能在陸地上打他。日本隻能動遠東的心思。你們這是要把日本逼上絕路啊。”張國燾恍然大悟。r640

最快更新,閱讀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