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自立帶著學生們走了,顧明卻找了過來,他瞄上了南河與雲龍河之間的大片蘆葦蕩。
事情的起源在南張村的碼頭建設上麵。
南張村的碼頭現在多了很多建築,規模越來越大。最新修建的是糧倉,靠著南張村的酒廠,是用來臨時儲存糧食和與山民交易。而老糧倉經過改建,主要是儲備主糧。
南張村碼頭建成了一個交易市場,一個皮革廠,收購和處理山民們的貨物。這裏駐守這一個班的自衛隊。袁定國成立新民商行,買了兩艘大船,和吳家的船對開。
交易市場除了吳家的雜貨鋪和新民商行以外,南張村的村民也都開了一些小鋪麵,山民們也可以自己在交易市場裏擺攤銷售自己帶來的山貨。購買者除了張家堡幾個村子的村民以外,還有隨著張家和吳家的船來的小商販。
袁定國和吳穎帶著五個學生和十多個夥計管理那裏的事情。
顧明有撮合小舅子和吳家大小姐的意思。不過兩個人確實有些個性不合,一個心思太多,一個是一本正經,但都是不肯低頭的主兒。吳穎認為袁定國不可委以重任,這個人做事不靠譜。
但是張春對袁定國還是相信的,袁定國是革命黨人,帶著自己的任務,難免做些本職以外的事情,喜歡劍走偏鋒。但是他視野開闊,張春對南張村的一些想法,袁定國一點就通,而且總是超出張春的預計完成任務,這讓張春對他多有讚賞。
當然也因為顧明和他配合得好,一正一奇,相得益彰。
吳穎則過於穩重,放在管理內務是把好手,但是對外肯定不行。
幾個人的配合之下,南張村的商業發展迅速,除了能夠養活村民外,每年的收入並不比田租少。和窯廠、油脂廠、紡織廠的收入是三足鼎立。
因為南張村商業收益不菲,所以南張村的村民打算將分過去的土地好再過兩年,歸還給張春,用來培育稻種。農研所的稻種有七八種之多,還有增多的趨勢,還要留出給各村種植的大田種稻地,要想保持一些有特點的水稻的稻種已經有些難度了。南張村有這個想法,張春自然同意。兩年後,南張村將會變成一個純商業村。
但是南張村碼頭一帶地方狹小,原本就不太夠。近來南張村的皮革廠和新民商行又多了上百個雇工。因為張家給的工錢不少,能夠養活家人,所以這些雇工希望把家屬帶來在南張村定居,這就有些安排不下。
顧明的眼睛就瞄向了南河與雲龍河之間的沙洲。
其實沙洲上雖然長滿了蘆葦,但是洪水期時也會有一部分在水麵上。石女山一條分支暗伏在地下,時隱時現,把南河與雲龍分開,中間全部是沼澤和蘆葦蕩。不過那是因為南河的南岸不穩固,時常泛濫的緣故。
顧明的意思是在石女山開一座采石場,用采下來的石料,在幾處低窪地建築人造的河岸,把南河的河道固定住。時間選在枯水季節,順便疏通一下南河和雲龍河夾角的淺灘。這樣航道暢通了不說,中間的沙洲會保留下來。而雲龍河的河水要和緩很多,那一側的泥沙會慢慢淤積,沙洲就會穩定下來。
這是一個很大的計劃,需要人工、火藥、還有運石頭的船。顧明算了一下大概要四千兩白銀,張家堡的收入,如果不再擴建其他的事業,全力以赴,是夠用的。
以前不敢做,是因為石女峰是山裏人控製的。現在那一代已經在張家的控製之下。現在要做的是再買一艘船,在石女峰開一個采石場,除了采石以外,還能加強對整個石女山一帶的影響力。顧明打算采石場安排五百人,其中有一百人的護衛隊。讓老護衛隊的隊員去當小隊長。這些老護衛隊員已經訓練學習了七八年,要是在新軍中,已經是不錯的軍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