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章 經驗要走上坡路先學會低頭(1 / 3)

初涉人世的年輕人,大都不諳世事,不懂低頭,結果往往四處碰壁,吃了不少苦頭。其實,在不喪失原則的前提下,暫時向對方認輸,比硬著頭皮堅持作戰,把自己送上絕路要高明得多。暫時低頭是保存實力、積蓄力量,也是年輕人走向成功的生存智慧。

必要時,學會低頭。

低頭並不意味著失敗和退縮,懂得低頭看清自己,認識好別人,這是一股蓄勢待發的力量。

22歲以後的年輕人,剛剛告別自由浪漫的校園生活,脫離父母家庭的嗬護寵愛,難免保留著學生時代的理想色彩和為人子女的嬌慣任性。懷著滿腔熱血,揣著遠大抱負,想轟轟烈烈幹一番事業,是每個初涉社會青年的良好願望。然而,紛紜複雜的現實世界並不像他們想象的那麼美好。

麵對坎坷、荊棘和生活道路上橫生的障礙,現實者吸取教訓,學會審視、思索,采用迂回和緩的方法去戰勝和超越;理想者則傲氣不斂,鋒芒畢露,小覷或無視生活有意無意設置的低矮“門框”,其結果,隻能被碰得頭破血流,成為不得不在風車前敗下陣來的“堂·吉訶德”。

人生漫長,變幻莫測,在前行的道路上難免品嚐碰壁飲恨、傷痕失意的苦澀滋味。碰壁並不可怕,可怕的是碰不回頭,痛不思變。在厚重堅固的“門框”前麵,暫時的低頭並不意味著卑屈和降低人格,更不表明失去原則和自尊,而是一種藝術的處世方法和智者的表現。

一個人要想平安無事地活在世上,就要時時刻刻記住“低頭”。

年輕人最容易犯的通病是心高氣盛,恃才傲物,以為自己是鴻鵠,別人都是燕雀。眼睛總是高高向上,根本不把周圍的一切放在眼裏,直到有一天碰得“頭破血流”。

眾所周知:我們要想進入一扇門,就必須讓自己的頭比門框更矮。同樣,要想登上成功的頂峰,我們必須低下頭、彎起腰作好攀登的準備。

那些登上頂峰的成功者,不論在舞台上發表演說還是乘機出訪,總是微微低著頭俯視腳下的人群,因為他們站在高處,而他們腳下成千上萬的人,總是高高抬起頭向上仰視著台上的成功者,因為他們站在低處。

人生要曆經千萬道門,洞開的大門並不完全適合我們的軀體,有時甚至還有人為的障礙。若一味地趾高氣揚,到頭來,不但被拒之門外,而且還會被撞得頭破血流。學會低頭,該低頭是就低頭,巧妙地穿過人生荊棘,它既是人生進步的一種策略和智慧,也是立身處世不可缺少的風度和修養。

著名的軍事家拿破侖曾經說過:“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這句話被許多胸懷大誌的年輕人用來自勉。但通往塔尖的天梯太狹窄,並不是每一個喝過墨水的人都能順利到達,所以,如何學會適時低頭,懂得及時規避,蓄勢待發,使自己保持最佳的工作狀態,從而運用耐心和智慧成為最後的贏家才是最重要的。

有人問大哲學家蘇格拉底:“據說你是天底下最有學問的人,那我想請教一個問題:請你告訴我,天與地之間的高度到底是多少?”蘇格拉底微笑著答道:“三尺!”“胡說,我們每個人都有四五尺高,天與地的高度隻有三尺,那人還不把天給截出許多窟窿?”蘇格拉底微笑著說:“所以,凡是高度超過三尺的人,要能夠長久地立足於天地之間,就要懂得低頭呀!”

在人生道路上,我們常常因自己所看重的事物而迷失方向,以不屈不撓、百折不回的精神堅持到底,結果輸掉了自己。所以用平和的心態對待生活,學會低頭,這應該是最基本的生活常識。

學會向生活低頭,學會融入生活,這是我們每一個人成長的必經之路。在個性化、時尚化、特殊化泛濫的今天,或許很多年輕人會對“向生活低頭”嗤之以鼻,以為是陳年舊物。其實,學會向生活低頭,就是學會了更好地融入周圍的生活圈中,更快地適應生活。深諳“外圓內方”的處世之道,就能夠更好地同別人打交道,多為別人考慮,少為滿足自己的私欲而損害他人,也最容易贏得大家的歡迎。

學會向生活低頭,就是學會“蓄勢”,為將來“待發”做好充分的準備,懂得厚積薄發。著名作家餘秋雨先生在《為自己減刑》一書中提到了他的一位獄中朋友因受其啟發,在監獄裏苦學英語,並終有所成,刑滿釋放時,帶出了一本60萬字的英語譯稿,且出獄時神采飛揚,絲毫不像受過牢獄之災的人。他的這位朋友學會了向生活低頭,學會了“利用”生活,學會了先“委屈”於生活,後“俘虜”了生活,並最終能夠主宰了自己的命運。

學會低頭,是處世的一門基本學問,是為人的一種至高境界,是認真生活著和生活過的人的一種很好的體會、總結。

學會認輸,不要一味爭強好勝。

年輕人除了要有勇氣、毅力外,還要學會審時度勢、能屈能伸,也就是說,該認輸時就認輸。

認輸,就是正視現實,實事求是,不抱任何偏見地正確地理解、評價自我和別人。

在人生的征途中,常有競爭和角逐,也有奮鬥與拚搏,著實需要百折不撓、矢誌不移、永不言敗……其實,在必要的時候,也要學會認輸。試想,麵對不利的現實,深知自己不敵對手,還一味地跟人家拚鬥又有何益呢?而懂得認輸,避開鋒芒,急流勇退,不進行無益的競爭,減少不必要的“犧牲”,才是智者的風範。這種認輸並不是自認失敗,而是暫時性的穩定腳跟;這種認輸並不是放棄追求,而是退一步去重新審視局勢;這種認輸能使自己的心靈空間更廣闊,且能讓自己的心靈得以充分的休息調整,以便更好地尋求成功的契機。

鼓勵年輕人認輸,是因為認輸不是自甘消沉,它有積極進取的內涵。它能使人以退為進,贏得潛心發展的主動權,揚長避短,從而奪取成功。如果認死理、逞強好勝,盲目蠻幹,一味地剛強,一味地硬撐,隻會給自己帶來不必要的傷害甚至犧牲,最終會輸掉自己。隻有做到審時度勢,隨機應變,剛柔相濟,懂得認輸,才能保護自己,立於不敗。

另外,事實上,每個人都隻能在某些領域裏有所成就,這意味著缺陷是無處不在的。而試圖每一樣優勢都在人之上,是愚蠢的。聰明的人,敢於不如人,自然贏得一份人生的適意。

一次,一位頗有名氣的作家帶自己的孩子散步,在路邊看到一個賣油麵的小攤子,他的生意好極了,旁邊有十幾個人在排隊等著。

作家被攤子主人那極其熟練的動作迷住了:他把油麵放進燙麵用的竹撈子裏,一把塞一個,動作非常嫻熟,僅在刹那之間就塞了十幾把。然後,他把疊成長串的竹撈子放進鍋裏燙。

接著他又以難以置信的速度,將十幾個碗呈一字排開,分別放進各種調味作料,等這項工作完成,鍋裏的麵已經熟了!隨後撈麵、加湯,十幾碗麵就如此迅速地做好了,前後竟沒有用到5分鍾。更讓人稱奇的是,他在整個過程當中還不斷地和客人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