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2章 經驗走自己的路也要聽別人怎麼說(1 / 3)

有的年輕人覺得自己已經成年,能夠獨立解決問題,不屑於聽取別人的意見,並時不時拿出“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吧”來當擋箭牌。這其實是一種莫大的謬見。不被流言所左右沒錯,但聽不進去別人的忠告則是自以為是的愚蠢表現。要知道,廣納良言,正是你讓自己變得更加完美的機會。

獨斷專行,不如廣納良言。

有許多意見,常常是別人付出了極大的代價換得的經驗之談,他既然肯讓你不費吹灰之力地去利用,你就沒必要假裝清高。

22歲以後的年輕人中,不喜歡聽取別人意見的大有人在。他們一般心目中隻有自己,而且還自以為比別人高明,事事要占上風,好出風頭。

如果一個年輕人真的這樣做了,就是不懂得為自己留餘地,趾高氣揚而又蠻橫,使別人感到窘迫,無路可走。明智的人不會同他一般見識,而不理智的人絕對會對他的做法大加指責。

有些年輕人常常羨慕那些能夠獨斷專行而百無一失的老者。殊不知,那些人之所以能夠做到獨斷專行而百無一失,正是由於他們平時肯多多吸收知識,並且積累多年經驗的結果。他們的作為,絕非那些學淺識陋、專以自炫聰明而獨斷專行的年輕人所可比擬的。

古今中外的偉人中,善於以“征詢別人的意見”為成功秘訣的,不勝枚舉。甚至說,通常身為領袖的人物,大多有著樂於征詢他人意見的習性。

美國曆屆總統中,最肯虛心求教於人的,莫過於老羅斯福了。他對他所信任的人,總是放心托付。他每遇到一件要事,常常召集與那事有關的人員開會,詳細商議。有時為使自己獲得更多的參考,他甚至發電報至幾千裏外,邀請他所要請教的人前來商議。

而美國早期政界名人路易斯·喬治,治理政務也以精明周密而聲名遠播,但是他對於自己的學問還是常感懷疑。每當他做好了財政預算送交議會審核之前,都會和幾位財政專家聚首商議。即使一些極細微的地方,也不肯放鬆求教的機會。他的成功秘訣,可以一言以蔽之,就是:“多多征詢別人的意見。”

羅傑·史密斯是一個經營天才,但固執卻使他變得愚蠢。他成為美國通用汽車公司董事長後,宣布要創建“世界第一家21世紀的公司”,這將是一家擁有高級技術精英、不用紙、不用燈、無人操縱、全部電子化的製造公司。這家公司隻需要技術精英和技術,他認為機器人比人更有用而且成本更低,普通人在他眼裏都成了多餘之物。管理專家提醒他:“日本最重要的優勢不是廉價勞動力,而是人人參與管理。”史密斯對這一忠告毫不理會。他大量裁減工人,隨意把那些熟練技工調到他們根本不懂的新崗位上去,而且調動極其頻繁,許多人行李還沒有打開,新的調令又下來了。

史密斯的改革導致公司士氣低落,業績全麵下滑,並出現虧損。史密斯卻不肯反思自己的做法,他固執地認為,公司虧損是由於員工待遇太高造成的,因此他要求員工“做出重大犧牲”。於是,有一年全公司普通員工沒拿到一分錢紅利,而公司6000名高級職員每人分得5萬多美元,他本人加薪18.8%,年薪高達195萬美元。此舉引起了工人們的憤怒,導致多次規模不等的罷工。然而,罷工正好為史密斯裁員提供了借口。

史密斯領導通用汽車公司7年,他的“21世紀的公司”沒有建成,通用轎車市場占有率卻由原來的47%下降到35%,創通用50年以來最低紀錄。利潤頭3年下降了35%。員工士氣的損失更是無法估量。因此,驅逐史密斯的呼聲越來越高,以致“美國都不能再等待了”。

終於,公司董事會忍無可忍,集體表決,撤銷了史密斯的董事長職務。

媒體是這樣描述這一事件的:“當有權把他攆出通用公司的一些人最後說話時,史密斯就像流浪漢的小狗一樣,他把他自己原來的戰略計劃全部拋開,像小偷一樣從屋裏溜走。”

史密斯希望成為美國企業界開創先河的英雄,但是,他一廂情願地執著於自己的目標,卻不顧他人利益和感受,不考慮他人的需求和利益,最終,他的獨斷專行使他成為了一個不光彩的人物。

其實世上再沒有比聽取別人的意見更容易做到的事了,但一般經驗不足的年輕人,大多不願那樣去做,所以他們常常會到處碰釘子。如果你希望做事少碰釘子、失誤少,最聰明的辦法,就是多多參考別人的意見。

22歲以後的年輕人要在如今的社會上立足,就應學會謙虛。要隨時考慮別人的意見,不要太高傲,更不要太固執。應該讓人都覺得你是一個可以誠懇交談的人,是一個懂得道理的人,這樣做才合乎情理。

勿因固執而一意孤行。

雖說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主,但如果不顧客觀環境,一意孤行,就會事與願違,甚至造成難以收拾的局麵。

無論在家庭還是在工作單位,我們經常可以看見“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式的爭吵,雙方都不肯承認對方的觀點也有可能是對的,因為在他們看來,自己肯定站在正確的一方,對方毫無疑問絕對是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