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3章 建造工廠(1 / 2)

盡管剛到明州不久,紅巾軍征兵依然需要擔保資格。

紅巾軍戰士可以推薦,當地的紅鄉會,群眾中的積極分子,都有擔保名額。

和紅巾軍接觸多了,明州的老百姓很多都知道,紅巾軍的待遇簡直聞所未聞。

陸軍的普通士兵,每個月竟然有二兩銀子的軍餉,還是足額發放,你敢信?

海軍就更牛逼了,軍餉比陸軍整整多了五成!

另外,紅巾軍每天可以吃三頓飯,管飽的那種,而且,每天基本還能見葷腥!

這還不算,據說紅巾軍的撫恤才是最誘人的。

一旦犧牲,不但能足額拿到兩年的軍餉當撫恤,家中的老人,以及未成年子女,每個月還可以領一定的糧食作為生活費!

更讓老百姓津津樂道的,是但凡犧牲的紅巾軍,都能稱為烈士,可以埋進烈士陵園,靈位也能供奉在英烈祠,享受四季香火,來生要麼上天庭,要麼繼續跟著王二郎享福!

古人說的烈士,和後世人說的烈士略有區別。

後世所謂的烈士,是為了國家和人民犧牲的人。

古人說的烈士,是堅守信念,不怕犧牲的勇士,不一定非要犧牲。

不過,兩者的意思相近,隻要是個腦子正常的人都能理解。

烈士稱號還在其次,對古人來說,關鍵是王宇鼓搗出來的那個英烈祠。

古人不但注重此生,更在乎來世。

此生如果過得好,來世還想過得更好。

這輩子如果一生受苦,下輩子就想過上好日子。

王宇搞出來的烈士陵園加英烈祠,等於是正中老百姓的七寸,當兵的時候待遇好,死了之後不但沒有後顧之憂,還能有盼頭,這種部隊,誰不想參加?

老百姓參軍踴躍,王宇也充滿了期待。

在明州招的兵,可是妥妥的浙兵,王宇前世聽說過很多浙兵的故事,最著名的就是戚家軍。

如果自己也能招募一批像戚家軍那樣的好兵源……

吸溜!

“田秘書,通知情報處和宣傳處,派人到周圍的州府大力宣傳,就說咱們明州不得了,糧食大豐收,洪水被趕跑,百姓安居樂業,齊誇……的領導,總之,盡量引導難民過來,明白嗎?”

“知道啦!”

田若曦幽怨地瞥了王宇一眼。

都快娶人家了,還叫人家田秘書,真不知道這個臭男人心裏是怎麼想的?

不過,王二郎就是王二郎,隨口說出來的話都帶著押韻,就是俗了一些,不夠文藝!

救助難民,不是王宇聖母,主要是缺人。

耽羅島的移民工作已經差不多了,高麗半島和琉球還遠遠不夠。

尤其高麗半島,雖然地盤不大,但也不是十幾二十萬人能同化的,按照參謀處估算,第一階段,至少要移民五十萬,才能讓華夏人在半島站穩腳跟。

真要是想把半島徹底變成華夏的土地,沒有百萬以上的移民,以後會出現很多問題。

因此,王宇計劃,不停往海外輸送難民,有多少,就送出去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