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1章 曆曆在目(1 / 2)

紅巾軍當然不會虐待俘虜。

最起碼,在榨取完他們的最後一絲價值之前,絕對不會隨便嘎嘎亂殺。

別說民夫,就是朝廷官軍,也得到了俘虜應有的待遇。

每人喝了一碗米粥之後,開始往船上搬運財貨。

朝廷大軍在江南折騰了這麼久,搜刮的財貨可不是一個小數目。

糧食等大宗的貨物不多,大部分都是金銀珠寶,古玩字畫之類的貴重品。

當然,銅錢也有,不多,就百來車而已。

需要數萬大車運輸,可見到底有多少財貨,用不計其數來形容,都絲毫不為過!

這麼多財貨,如果走陸路,實在招搖,一路運抵明州,是個人都知道是怎麼回事。

柳樹征用了附近所有的船隻,不管是漁船還是商船,和官軍運輸的財貨一起,統統成了紅巾軍的戰利品。

當然,紅巾軍是人民的軍隊,是講道理的,牢記王宇的教導,堅決不白拿老百姓的一針一線。

征用的漁船,柳樹讓人按照市價補償,直接從繳獲的戰利品裏出。

柳樹刻意交待,盡量給銅錢,以免老百姓拿著銀子不方便花。

好吧,實際是柳樹不想帶那麼多銅錢,實在不好運輸。

打發走了漁民,剩下的商人就好辦了。

紅巾軍是仁義之師,豈能硬搶,貨物一律卸到岸上,由商人自行處置,紅巾軍一點不要。

船隻征用,用車馬補償。

“征用了你五隻船,補償你整整十掛大車,趕好,不送!”

商人甲:“……”

“征用了你三隻船,補償你整整六掛騾車,趕好,不送!”

商人乙:“……”

就這樣,柳樹很輕鬆就把如何運輸的問題解決了。

自己從明州調來的商船,加上征用的商船和漁船,基本一次就把繳獲的財貨運了回去。

剩下的東西,要麼折算給了漁民,要麼折算給了商人,真正做到了大家共贏,誰也不吃虧!

不是柳樹婦人之仁,主要是王宇有交待,不能過度破壞大江兩岸的生態環境。

所謂生態環境,不僅是老百姓的民生,也包括營商環境。

紅巾軍中比較聰明的人已經意識到,二哥馬上就要對江南下手了……

哦,應該說是二哥馬上就要來解救可憐的江南百姓了。

就像當日在齊魯半島一樣,二哥隻要重點關注哪裏,哪裏很快就會變成紅巾軍的地盤!

這次紅巾軍沒有繼續低調,既沒有打摩尼教的招牌,也沒有頂山賊水匪的名頭,直接就告訴大家,俺們是紅巾軍,是老百姓自己的隊伍!

不過,紅巾軍到底是從哪裏冒出來的,老窩在什麼地方,紅巾軍將士是隻字未提。

先把名聲打出去再說,不著急,慢慢來,以後的日子長著呢!

十幾萬民夫,紅巾軍運力有限,不可能全都帶走。

能把三萬禁軍俘虜運走,就已經是船隻裝載的極限了。

於是,多餘的糧食有了去處。

反正也運不走,不如當作民夫們返鄉的口糧。

一是落個好名聲,二就是讓民夫們能返回家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