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001b�4�D�被安排在第一排,芙蕖自然是沒有辦法繼續背書了,隻好饒有興致地抬頭,看呂思海的表演。

“輕輕地我走了,正如我輕輕地來,我輕輕地揮手,作別西天的雲彩……”

……

沒有想到,呂思海一上來便放大招,聲情並茂地開始朗讀徐誌摩最出名的詩作《再別康橋》。

西南地區人民,少有普通話說得字正腔圓的,呂思海也不例外。

夾生普通話,配上呂思海的拿腔作勢,隻會讓沈芙蕖感到,十分滑稽。

沈芙蕖低下了頭你,隻怕自己再看下去,會忍不住“噗呲”笑出聲來。

講台上,呂思海還在侃侃而談。

“徐誌摩,浙江海寧人,我國近代著名詩人,散文家,新月派的代表詩人,用詩歌歌頌‘愛、美和自由’,代表作有《再別康橋》、《偶然》、《雪花的快樂》等……”

“徐誌摩一生致力於追求和歌頌美好的愛情,其中這首《偶然》,便是他寫給他的愛人林徽因的情詩……”

一陣照本宣科,應該是從某一本介紹徐誌摩的書上抄下來的。

芙蕖低著頭,腦袋裏想著剛才背的《時事政治》,思緒早就飛到了九霄雲外。

“沈芙蕖!”講台上的呂思海,突然喊她的名字,把芙蕖嚇了一跳。

“沈芙蕖,上個星期我給了你《偶然》這首詩,請問你有沒有認真看?”呂思海問道。

《偶然》這首詩,是徐誌摩寫給女神林徽因的情詩,算是文藝渣男徐誌摩的自作多情。

不過,不得不承認這首詩,寫得實在是太好了!

徐誌摩不愧是情詩聖手,文采斐然,情真意切。

沈芙蕖站了起來。

“《偶然》這首詩,其實就是徐誌摩的自作多情之作。”

一句話,震驚四座。

當時的高中生,了解徐誌摩和林徽因這段故事的人並不多,聽沈芙蕖這麼說,隻道她是暗諷呂思海自作多情。

教室中,響起了一片“嗡嗡嗡”的議論。

呂思海的嘴角牽了一牽,笑容僵在了他的臉上,看來,他也以為,是沈芙蕖在暗諷他。

“不可否認,徐誌摩的在當時的中國詩壇,便如同是暗夜中一輪皎潔的新月。”

“但是,這並不能改變他人品上的不足!”

“在已有原配張幼儀的情況下,打著追求婚姻自由的旗號,拋妻棄子,苦苦追求林徽因而不得。”

“後來,又枉顧公序良俗,與有夫之婦陸小曼暗通款曲。”

“所以,徐誌摩作為詩人和作為男人,其實是非常割裂的。”

沈芙蕖的這一大段對於徐誌摩的評論,觀點獨到深刻,在八十年代,在對徐誌摩一片溢美之詞中,簡直是一股振聾發聵的泥石流。

呂思海當然沒有想到沈芙蕖有如此深刻的見解,對於徐誌摩本來就一知半解的他,一時之間,竟然不知道該如何接話。

座中的同學們,即便是不知道徐誌摩,但是,台上的呂思海和台下的沈芙蕖,孰高孰低,一目了然!

這下就尷尬了,自信滿滿,自詡為才子的呂思海,被沈芙蕖幾句話,駁了個體無完膚。

沈芙蕖乘勝追擊。

“所以,我們寫詩是為了什麼,是為了表達自我,歌頌美好,而不隻是為了爭一些虛名假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