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誌軍從藥房找來一個裝藥盒子的大紙箱子,展開壓平,在背後訂上木條,便成了一張半人高的展板。
八十年代的縣城,還沒有油畫筆,芙蕖去文具店,買了幾個圖畫本和一大盒蠟筆回家。
將圖畫本撕開,一張一張地貼滿展板,三個人,開始頭腦風暴,思考著該怎麼樣寫廣告語。
“名師坐鎮,小班教學,保證質量。”芙蕖搖頭晃腦的說道。
被滿大街學某思的廣告洗腦了,芙蕖想出來的,是滿滿的學某思風格。
“啥子名師哦,不要讓人笑掉大牙!”陳秀笑著說道。
“哎,就是名師!”朱誌軍說道:“我覺得芙蕖說得好!”
“就這十二個字,簡單明了,我們的特色也說出來了!”
“就這樣寫!”
三個人,有說有笑地,趴在地上,芙蕖用蠟筆塗著大字,陳秀和朱誌軍,幫忙塗顏色。
一家人,懷著共同的夢想,擰成一股繩,也不覺得累,很快,一塊半人高,雖然簡陋,但簡單明快的廣告展板,便製作成功。
第二天,是個冬日裏難得的好天氣。
慵懶的陽光,穿透厚厚的雲層,暫時掃去了多日的陰霾。
孩子們都放寒假了,這是個逛公園的好時間。
一大早,芙蕖、陳秀和朱誌軍,往江岸公園走去。
三個人的情緒,都很高漲,特別是朱誌軍,昨天就去換了班,自告奮勇地幫忙抗著展板,拎著小板凳,嘴裏還吹著口哨,躊躇滿誌。
早上的江岸公園門口,已經聚集了很多擺攤的小販。
這些小販,不過賣些氣球啊,小玩具啊,小零食之類的東西,賺的都是逛公園的孩子和家長們的錢。
來來往往的家長們,隻要孩子要求,一般都會滿足孩子們的小小願望,給買點小玩具火小零食帶進去。
看著公園門口的人流,路上還輕鬆地哼著小曲的朱誌軍,有些不好意思了。
算了,朱誌軍這個社恐人士,讓他來幫忙擺攤,實在是難為他了,他能慷慨解囊,已經是對陳秀母女的最大支持。
於是,芙蕖走上前去,從朱誌軍手中接過展板,在公園門口找了個地方放好,對朱誌軍說道:“朱叔叔,我們好像忘了一樣東西。”
“等會谘詢的人多了,我媽肯定要說得口幹舌燥的,要不你回家幫我們拿瓶開水過來?”
一聽說要讓他回去拿開水,朱誌軍暗暗鬆了口氣,一迭聲地道:“好!好!你們先忙著,我拿了開水馬上過來。”
朱誌軍走後,芙蕖和陳秀便坐了下來,隻等著自己的第一個客戶上門。
旁邊的一個五十歲左右的大媽,拿著個大木架子,架子上,滿滿當當地綁著花花綠綠的氣球,煞是好看。
大媽好奇地湊過來問道:“小妹,你們是賣啥子的哦?”
幾個小凳子,一塊大牌子,還真是看不出來賣什麼。
“我們不賣東西,賣服務!”芙蕖煞有介事地說道。
“服務?啥子服務哦?”大媽一頭的霧水。
“就是為學生家長提供課外補習的服務。”雖然知道這位大媽不是自己的目標客戶,芙蕖還是很認真的回答她。
管他呢,先練習一下吧。
“補習?補習啥子哦?”大媽還是不太懂。
“所謂補習呢,就是補充學習。”芙蕖還是一本正經地給大媽解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