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商為了討那位管事的歡心,再次來到張家,跟張老頭說了這一情況,還放話若是再挖出玉器,不論大小,每件都給二十兩。
張老頭自然欣喜無比,可是他們一家將後山能挖的地方都挖了個遍,還是一無所獲。行商失望之下,隻得先行離開。
沒想到,巡撫衙門裏那位管事再次找上行商,詢問進展,說巡撫大人實在愛這些東西,上次送了那個玉盤,巡撫老爺高興之下還給他那出仕的兒子升了官。
如果行商肯出力,他會將行商保舉給巡撫大人,在江南隨便挑個一官半職,豈不就能光耀門楣?
行商激動了,不過想到張老頭一家挖遍了後山,剛燃起的希望之火漸漸熄滅。他將這一情況如實告訴了那位管事,那位管事不信呐,跟著一起去了稻花村。
那位管事查看了地形以後,非說寶物就藏在張家祖宅之下,要張家騰出地方。
張家隻是平頭百姓,根本不敢與官老爺鬥,可一家十八口老的老,小的小,能搬到哪去呢?
張老頭隻好硬著頭皮與那位管事提條件,說要他們給一點安家費,他們可以先去鎮上租個房住著,再買塊地,建個新房子。
那管事不同意,還命人將張老頭狠狠打了一頓,下手沒個輕重,抬回來沒多久就死了。村裏人一看出了人命,覺得這不像是官府作派,懷疑這個所謂的管事是假冒的,於是就到縣衙報了官。
縣太爺是個
愛民如子的好官,他帶著衙役趕到稻花村後,當場就要將那管事與行商抓起來法辦。沒想到,那管事的一個手下屬實厲害,直接將縣太爺都給殺了。
衙役們憤恨不已,想為縣太爺報仇,也盡數被殺死。
當時眾人都嚇壞了,那手下還問管事要不要將他們這些村民也都一起殺了,正好來個死無對證。
管事見村民們瑟瑟發抖的害怕模樣,得意極了。料定他們不敢反抗,且挖寶需要不少人手,於是就將村民們集中起來,男的挖寶,女的做飯。村裏的雞鴨鵝牛羊豬還有種的小菜,等所有東西都給他們吃光了。
挖開張家祖屋後,隻發現了一個玉碗,那管事覺得稻花村的房子底下可能都散落了寶物,於是決定全部挖過去一遍。
張明說到這裏緩了緩,身上的傷口傳來一陣疼痛,可他此時顧不得這許多。他覺得這兩位恩人身份非富即貴,要是他日後出了什麼好歹,這世上也還有人知曉稻花村的真正慘狀。
“縣太爺死後,沒有人來調查過嗎?”何月覺得有些匪夷所思,按理說縣太爺在那個地方,不應該沒點勢力啊,怎的死得這般無聲無息。
張明歎了一口氣,“我們村裏的東西都吃完後,就拔了幾個人每天往返於鎮上采買,聽鎮上的百姓說原來的縣太爺一家吃了毒磨姑全死了。
當時,新的縣太爺已走馬上任。我們知道不是這麼回事,隻怕縣太
爺的家人亦遭了毒手。可我們不敢說出實情啊,我們就算自己不怕死,可還有家人。”
張明繼續講述後來發生的事:巡撫老爺微服去過稻花村,對那隻新挖到的玉碗愛不釋手,他當即就下令,要新上任的縣太爺協助管事,將整個稻花村挖一個遍,掘地三尺,也要將寶物都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