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5章 孫龍的選擇(1 / 3)

“《聊齋誌異》共有短篇491,記錄大量奇異事件,題材廣泛,內容豐富,成功地塑造了眾多的鮮明人物形象和曲折離奇的故事情節……”

“這些我們都知道,為了這次的劇本我看了不知道多少次的《聊齋》,你不就是想說隻挑選幾個代表性的故事不能展現《聊齋》的精髓。”於正紅打斷,接著說:“如果這次翻拍仍然展現全部故事的話,那麼勢必會造成之前一樣的效果,觀眾根本記不住那麼多情節,隻會適得其反。”

“我不是這個意思,我要說的是在四百多個故事中,為什麼小倩、畫皮、嬰寧等幾個會被大家所熟知?”葉峰反問。

“當然是這幾個故事情節安排巧妙,文筆簡練,描寫細膩,其中感人的愛情描寫,真切地表達了廣大青年男女對自由愛情的憧憬和渴望。”於正紅很是不屑的說。

“說到點子上了,既然是因為這個原因,我覺得與其用幾個代表性的故事,還不如著重於一個故事的細化,這樣更能抓住觀眾的心裏和眼球。”

“一個故事?什麼故事?”

“聶小倩和書生寧采臣的故事。”

“我承認這個故事是《聊齋》中較為出彩的故事,不過一個故事不能代表整個《聊齋》也不可能寫出四十集。”

“為什麼不能?既然要細化,就可以加重聶小倩和寧采臣之前的愛情故事,他們為什麼會相愛?難道就因為一見鍾情,那麼是不是覺得有點不太切合觀眾的心裏。”

“那為什麼相愛?”於正紅反問。

葉峰嘴角微微一笑,現在已經掌握了主動,成功牽著他的鼻子走了。

“因為聶小倩和寧采臣是七世怨侶。”

“哦,還有這個說法?”孫龍來了興趣,第一次聽到這個解釋。

“哼,牽強附會,七世怨侶是民間傳說,聶小倩和寧采臣和它有什麼關係。”於正紅冷哼道,心裏很是不悅。

“那請問於正紅編劇,七世怨侶說的是什麼故事?”葉峰問道。

“七世怨侶,也叫七世情緣,是流傳很廣的一個民間愛情傳說。說,某年的七月七日,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乞巧節,玉皇大帝大宴眾仙,百神會聚,盛況空前。玉皇大帝一高興就讓金童玉女給眾神一一敬酒,當金童玉女二人來到南極仙翁麵前時,不小心,失手將琉璃杯摔到階前打得粉碎,玉女見金童失神破落那般嚇壞的樣子,為了安慰他,就向他微微一笑。這笑成為有史以來代價最大的一笑,笑出了七世怨侶,也就是七世情緣。玉皇大帝見狀說:此地是堂堂天界,汝二人豈可亂動凡心?貶爾二人下界投胎,七世苦苦相戀,卻不得成婚。”命太白金星領旨,把倆倒黴的孩子貶到紅塵凡間。”

“第一世金童萬杞梁,玉女孟薑女。著名的哭長城就是發生在他們身上;這第二世金童梁山伯,玉女祝英台,二人在杭州讀書,最後化蝶,梁祝絕唱千古;第三世金童郭建中,玉女王月英。郭秀才沉醉誤佳期,王月英元夜留鞋,在元曲中有演繹;第四世金童王士友,玉女錢玉蓮,這一世最苦,父母指腹為婚,夫妻不但沒有婚配,連一麵都沒有見,便死掉啦;第五世金童商琳,玉女秦雪梅,這一世也是了不起的一世,秦雪梅吊孝守節,留名人間;第六世金童韋燕春,玉女賈玉珍,這一世以“藍橋會”震動天下,二人在藍橋幽會時,大水急至,韋燕春竟遭淹斃;第七世金童李奎元,玉女劉瑞蓮,彩樓擇配,雙雙葬身火窟。”

於正紅一口氣說完,葉峰都不由得暗暗佩服,不愧是國內一流的電視劇編劇,對這個民間傳說了解的如此清晰。

“真是絕唱千秋,千古絕戀啊。”孫龍在旁邊不由得感歎。

“如果聶小倩和寧采臣就是第八世,那麼是不是更加感人?”葉峰說道。

“這是歪理,這完全是胡編亂造。”於正紅沒好語氣的反駁。

“繼續說下去。”孫龍卻饒有興趣的追問“這一世最後會怎麼樣?”

“玉帝貶下凡的時候說的是七世苦戀而不得成婚,當然七世已過,這第八世就應當做一個了解。不過經曆了七世的苦情,兩人積累了大量的怨氣,怨念所及妖魔橫行,魔宮聖君七夜就準備借用這股怨念讓魔治天下。”葉峰繼續說出早已準備好的構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