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其那陣涼意來得快去的也快, 更是讓他認為如此。

他抬起頭打算讓宮侍將此問題解決以避免接下來的時間裏再出現,但又在環顧過殿內的情況後散去了想法, 將視線重新放回神跡。

【你若安好便是晴天個鬼:應該是到了宋徽宗時期, 官員增長到了四萬八多人,宋仁宗時期是兩萬多人。】

雖然官員的數量是減少了兩萬多,但是在各個朝代的些許皇帝眼裏依然顯得格外多。

從而也使得他們格外費解, 用那麼多的官員是可以提高效率還是別的呢?尤其他們所轄土地麵積也沒有多大。

要知道, 他們可是還沒有忘記神跡內對於宋朝這些信息的介紹。盡管是隻言片語,卻也可以看出, 相比於其他朝代, 其實不算什麼。

當然, 如果神跡沒有說明宋朝的情況, 他們說不得真的會以為宋朝的疆域很大, 畢竟, 不管是四萬多的官員還是兩萬多的官員,數量都非常多。擁有那麼多官員的宋朝,如果不是疆域的擴大, 怎麼會錄用四萬多的官員呢?

結果現實當頭一棒, 打得他們迷惑。

宋朝的皇帝到底是在做什麼?

這問題趙匡胤也想要問趙光義, 既然從他手裏拿走了皇位, 那就好好的對待啊!可瞧瞧他都看見了什麼?

那是兩萬多官員啊!不是兩千個官員, 也不是兩百個官員。養那麼多官員, 難道不需要錢嗎?

那些錢從哪裏來的, 頭痛、頭痛、頭痛……趙匡胤深呼吸口氣,平複心情,讓他好好的看著這些事。

相比之下, 宋仁宗著實鬆了口氣。他就說嘛, 怎麼可能突然官員的數量增加那麼多呢?不過,他還是微皺起眉頭,後期冗官的事情真的是太過嚴重,還有冗兵、冗費還是得改革。

【雩風:都說一個蘿卜一個坑,但坑本來就有限,還錄取那麼多的蘿卜。搞到最後蘿卜錄取了,坑根本沒有。想到有一萬多人都處於職位空缺的狀態,完全就是光吃飯不幹活,真是讓人肉疼。明明財政都變得緊張了,卻還造作個不停,可以說是不把錢當錢。

看到這種情況真的有點讓人想不通,在該花錢的地方不花錢,在不該花錢的地方使勁的花錢。而且,還為此尋找出來新的理由。就像是為了那些用不到的人,又在各州各縣專門增加職位。

可能夠幹的事情就那麼多,職位增加多看似是每個人都有活幹了,可實際上完全將效率給降低了。本來一個部門隻需要十個人就能夠把任務給結束,結果非得安排十五個二十五個人,真的挺有毛病。

還有選拔人才的時候,也讓人無語凝噎。雖然人才多是好事,但是把錄取的數量跟大白菜似的,不知道說啥。本來,宋真宗時期就搞得已經很大了,每年光參加省試有數萬人,到了宋仁宗時期,還覺得路窄,便規

定不管考試的人有多少,都以百分之二十的錄取率選用不說還規定那些一直考不過的人,隻要達到五六十歲,哪怕是沒有通過,也不能隨便落選,都得通知他。最後,這些人都被用賜及第的方式給錄用了。

搞到後麵,通過科舉錄用的人就要有十一萬多人了。而且,這些人根本就不用做什麼,都會直接被分配成為一名官員。就真的是有錢也不能這麼幹吧!還有那種“一官三人共之”,一個崗位三個人,就算不幹事也能有錢拿。】

這樣的事情無論是對於哪個朝代的人來說都很羨慕,不用幹活就可以有錢拿,宋朝真的好有錢啊!

盡管他們都從宋朝給敵人送錢的行為中看出來它非常富裕,但再看現在這樣的內容更是覺得富裕。

同時,心裏麵浮現出隱秘的希望:他們怎麼就沒有遇到過這樣的好事呢?

而這樣的心思哪怕是處於宋朝初期的官員、文人也忍不住浮現,以至於他們的心裏也感到羨慕:為什麼他們就沒有遇到這樣的好事呢?

不過,他們也知道這些隻能在心裏麵想想,若是說出去就不太好了。

先不說會引起皇帝的注意,嚴重點有極大可能讓皇帝不滿。尤其他們所處的時間並不是在宋仁宗時期,皇帝也不可能讓事情變成這樣。畢竟,這種情況所帶來的危害,即便是沒有明說也能夠想到。

若是因此招惹得皇帝心裏有意見那就不好

了,要知道,他們可不想因為隨意的想法,使得他們沒辦法繼續生存下去。

【未央:不過說真的,這種職位真的好讓人羨慕。什麼也不需要幹,直接躺著賺錢,堪稱摸魚養老職業。但是想想給官員們發的工資從哪裏來,就讓人有點心梗了。】

【考研上岸藥大等我:確實,雖然說是國庫的錢。但國庫的錢是從哪裏來的,還不是從百姓那邊稅收來的。結果拿著百姓交的稅,不幹一點事,而且後麵還提高百姓的賦稅,越想越覺得真是薪水小偷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