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人認為宋仁宗這樣的行為著實在情理之中, 哪怕有關於他的評價是“好人”,廟號是“仁”, 但作為一個皇帝, 多少是有自己脾氣的。
而且這還涉及到自己的喜好,如果一個皇帝連自己喜歡的對象,寵愛的妃子都護不了, 那身為皇帝還有意思嗎?
更重要的是, 那個皇後還不是他立的,就更能體現出他的心情了。
尤其被逼到這樣的地步, 如果他還退讓, 那豈不是被皇後踩在頭上了。還有那些諫官也是, 有些適合諫言, 有些卻不適合諫言。不能因為對方沒有做到滿意的地步, 就強求他去做。
以及皇帝聽取諫言是件好事, 不代表什麼諫言都要聽取。否則這天下是諫官的天下,還是皇帝的天下呢?
所以,那些自認共情的些許人認為宋仁宗的這些行為很有血性。
非常高興的與身邊的人進行著討論。
但也有部分人看的直皺眉頭, 不管怎麼說, 還是那句話, 皇後乃一國之母, 就這麼隨隨便便的說廢就廢, 說立就立。看似是強硬的實施了自己的手段, 可仔細去看, 又有點問題。
諫官們到底是怎麼諫言的呢?有些人有些想要知道。
畢竟,從前麵透露的些許內容去看,宋仁宗對他們的容忍程度還是挺高的, 怎麼能夠把如此簡單的一件事情給變得如此複雜呢?
懷有著類似的心情, 他們陷入沉思
,試圖挖掘出隱藏的信息,比如是否諫官對於宋仁宗的逼迫,使得對方被激怒,於是就直接下令廢後?這樣的情況也是極其可能發生的,不過就是不清楚是否如此?
得不到答案的他們將目光放在神跡投影,以期得到相應的信息。
【故裏:我記得好像是看過宋仁宗本來是沒有打算徹底廢後,而是準備把對方放置在別館,讓她去反省啥的。結果沒有想到那些言官表示“如果你不聽我們的意見,一意孤行,那就是失德”。
我感覺不管是哪個聽到這樣的話都會被激怒,諫言就諫言,拿這種話來壓製人,是不是覺得自己很牛批啊?!朕隻是想要廢皇後,你們就說朕失德,要知道這事情還沒有幹呢,瞧把你們厲害的啊!
再加上身邊親信、宰相煽風點火,宋仁宗更加生氣了,甚至覺得自己以“皇後九年無子”廢掉對方是非常充實的理由。特別是在這之後,諫官們還找上門來,砸門求見。於是,宋仁宗一不做二不休,直接廢掉皇後,還將那些諫官罰款貶官,叫人將他們給押送出京。】
見情況還真的是自己想的那樣,一時之間,些許人都不知道該說什麼了。
畢竟,以名聲去壓人,確實是容易讓人產生逆反心理。而且,一旦這樣的情況達成一次,那麼日後就會有不斷的人利用此方法來達成自己的目的。
雖然,若真想要達成目的也得去看條件
是否符合,但有些時候也並不是全看那些。而且,作為皇帝也不可能真的那麼軟弱。
但是如果可以,能夠治理對方一頓也算不錯。
更重要的是,宋仁宗廢後的原因也在情理之中。他們覺得,身為皇後,九年沒有子女出生,就可以看出問題。而且,她還能在那麼長的時間內作為皇後已經是宋仁宗的仁慈了。
卻也有很多女子想到前麵神跡內提到的些許內容。男女要是想生子,並不能隻看女子這般,還有可能是男子的問題。
可是,瞧著那些講述出來的內容,多數還是女子承擔了責任。
【瓏夏:確實,不過還是得說宋仁宗有毛病,這種事情本來與他沒有多大關係,結果插手搞了這麼一出,可以說是最後得到好處的是張美人,直接被追封為皇後。當然,最初的時候,張美人也是皇後的備胎,不過最後被選中成為皇後是郭皇後。
從某種程度來說,也不知道算是生前沒成為皇後死後被追封為皇後,還是宋仁宗跟那些言官打擂台,所以死去的張美人就成為他手中的棋子了。
至於那個頂撞郭皇後的美人,則是更受寵了。因為宋仁宗成功廢後,還又搞了諫官一出正春風得意,於是就一夜禦二女,這樣搞了好長的時間,忙到連飯都吃不上,直接把自己給累倒了。最後還是他的姑姑推薦了位老中醫把他給救回來了。
這情況真不知道怎麼說,好色
到這種地步,簡直是把前朝跟後宮給驚呆了。畢竟才二十多歲,於是,又有大臣諫言不能夠這樣了,並且要求宋仁宗將那兩美人給送出去,再立個皇後。
後來,確實又立了個曹皇後,隻是因為容貌一般,不得宋仁宗的寵愛。感覺這些男人真的是不知道說什麼了,尤其是隨著時間過去,宋仁宗重病了一次,病好以後,後宮也變滿了,還搞了個張貴妃,同時又將之前趕出宮去的兩個美人給接回來了。
但這會兒宋仁宗最寵愛的是張貴妃,不僅如此張貴妃借著寵愛在宋仁宗麵前經常為伯父討要封賞,宋仁宗也是有求必應。朝中官員進言,結果宋仁宗諫言是聽了,卻絲毫不改。不僅如此,還給張貴妃的伯父升官。而且,朝中反對聲越大,對方的官職也就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