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高煦真的很想說不是他故意要笑的, 但神跡內那些後世之人提出來的可能性真的很好笑。

被地動震死什麼的,如果真能有那麼回事, 就不需要他做什麼多餘的事情, 直接等他們都給震死好了。

可惜的是,他那大哥沒有遷都到南京,他那大侄子也沒有遷都到南京。

想到這裏, 朱高煦又忍不住歎了口氣, 神跡裏的他怎麼就沒有遇到那樣的好事呢?!

畢竟,隻要他們遇到地動震死, 他就有理由搞點什麼。

他那大侄子怎麼就沒有聽他爹的話呢?!

雖然朱高煦沒有說什麼, 但他的表情上還是顯露了出來。

在他身邊的人自然也清楚他的想法, 一時之間有點不知道該說什麼。

實在是哪裏有人會將自己的心思展現的如此明明白白, 連絲掩飾都不做。

究竟是不擔心, 還是覺得沒有必要呢?

不過, 也是這樣的情況,朱高熾根本就不擔心。

隻是該說的話還是要說的,他表情非常平靜的看著朱高煦:“二弟是很想要我被地動震死嗎?”

“哪裏的事。”哪怕心裏想, 但顧慮到他爹的存在, 朱高煦還是斂住聲色, 對著朱高熾說道, “我隻是覺得爹遷都北平的事情實在太英明了。”

一旁的朱高燧聽他這麼說, 不由得朝著他看了眼。

朱高煦也沒管他的視線, 保持著鎮定, 仿若他真的就是那麼想的。

這無疑讓朱高

燧心裏麵直吐槽,也忍不住讓他瞥向朱棣和朱高熾。

他們似乎沒有為朱高煦的言語產生什麼想法,於是, 他在心頭饒了一圈也跟著說了起來:“確實, 爹遷都到北平的決定太英明了,如果我們還在南京,不僅爹會遇到危險,就是大哥、二哥、侄子、還有大臣們都可能會遭遇不測。”

別管這話到底有沒有可能實現,就拿神跡裏麵提到的地動次數來說,北平簡直要安全許多。也從側麵說明,遷都南京的決定是錯誤的。

而朱高熾盡管沒有從朱高燧的話語中聽到這些,但他表達的意思卻是沒有什麼區別。

“所以,大哥,你真的不該在繼位後就改變爹的決策啊!”朱高煦不等朱高熾想完,又接著說了起來。

朱高熾聞言扭頭望向朱棣,然後就在他的臉上看到了滿意。

他抿了抿唇,針對著現狀說道:“有些時候——”

結果,還沒有等他說完,就被朱棣打斷了話,“現在你就不要跟你爹我說你那些什麼好的壞的事,你也明白,你爹我還在,你沒辦法搞那些你想要搞的事,把心思都收起來。”

就拿神跡上說的那什麼,也說明了太子在他還沒離開這世界前不敢搞什麼動作。

所以,才敢在繼位後搞那些什麼亂七八糟的事。

想到上麵說的內容,朱棣深呼吸了口氣,決定先接著看。

【司馬撒嬌段老狗:哈哈哈哈,我也要笑了。不過,還是有點

沒想到,原來古代南京那麼多的地震啊!?】

【觀湛水:不管《明史》裏麵其它的內容有啥問題,就是說地震方麵,它記載“南京地震,凡四十有二”。換個平常點的說法,便是一個月南京的地震將近3.5次,四舍五入一下就是四次。那可是一個月啊!相當於一周一次地震,真的太頻繁了。

接著說朱高熾命朱瞻基去南京監國,三月初一走的,到五月底離開南京,南京就發生了二十五次的地震,甚至一些地震是“有聲如雷”,可以說地震級別相當大。

所以,真的怨不得朱瞻基在麵臨那些大臣催著遷都南京不願意,畢竟在那裏他被震的次數太多了。尤其當時他還處於地震中心區,沒有被震死,堪稱運氣不錯。】

“確實,這個次數真的太頻繁了。”不管是在哪個皇帝的眼裏,作為首都的地方還是要安全點。

要不然,沒有多久地震一次,沒多久地震一次,太容易讓人懷疑是不是上天降罪。

哪怕並沒有這樣的因素,但在別有用心的人引導之下,也極有可能變成帝王失德。

想到那種可能性,令大多數人歎了口氣。

也令小部分皇帝深呼吸口氣,畢竟,他們就遇到過類似的事情,然後下罪己詔,表明是自己的過錯,才讓天降地動。

這還隻是偶然一兩次,但如果他們遇到明朝的情況,估計真得每個月都要下罪己詔了。甚至說不得,次數

變多就惹得各地藩王造反。

那樣的情況還是極有可能發生的,實在是太糟糕了。

不過,想到百姓,也實在是太不幸了。

就他們每次遇到的地震所帶來的影響都是極大的,從生活住房到農業經濟,各方各麵,可以說都受到了嚴重的損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