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橘喵喵喵叫:有時候故事就是需要巧合和矛盾, 這樣可以製造更大的矛盾和爭議,也有利於傳播。要是一本書上沒有任何的矛盾, 都是平鋪直敘, 那麼這本書就無法吸引讀者的注意力。

雖然這是本史書,但作為編撰的人肯定也是希望讀者能夠看看的,或者是希望看的人會更多。那就更要製造出來點吸引矛盾的東西, 不過也有可能是我想錯了。]

對此, 司馬光表示他真的沒有想那麼多,不用給他添加任何的標簽了。如果現在他已經死亡, 那隨便說也沒有什麼問題, 可現在他還活著, 說這些的問題過於大了。

同樣編撰什麼八卦內容、小說的人看著如此的現狀, 心裏麵隻感覺到慶幸, 幸虧那些後世人沒有點他們的名字。

要是點了他們的名字, 就不知道怎麼說了。

但也有人認為如果點名字也算是不錯,反正他們也沒有生活在唐朝,怕什麼呢?!

正當他們這樣想著的時候, 投影內又傳來聲音。

[愛吃美食的胖魚:是的, 相比於《資治通鑒》, 其它的書就更離譜了。]

【像曆史小說《唐史演義》中, 在這部分內容上麵又潤色許多, 使得眾人觀看了更覺得合理。

前麵的描寫幾乎與《資治通鑒》中沒有什麼區別, 就是說李弘仁孝謙虛謹慎, 一點都不像武則天那樣奸詐狡猾。然後,每次在看到

武則天擅自行事,就會勸諫她不要如此, 多次忤逆她的旨意。】

[我為九五cp帶鹽:感覺這些人真的好會搞拉踩, 前麵說了李弘如何如何好,如何如何優秀,下秒就來說阿武的性格方麵有多麼多麼的不好,什麼奸詐狡猾,這是形容人的好詞語嗎?還有說阿武這裏擅自行事,雖然某種程度上來說擅自行事的確不好,容易拖累別人。但像阿武這樣的,也不算是什麼重要的問題吧?]

什麼叫不重要的問題?這分明是很嚴重的問題,不是嗎?若是擅自行事,誰會知曉這其中會不會發生什麼問題呢?!

腦海裏浮現出可能產生的情況,眾人連忙搖搖頭,將思緒收攏回來。

卻也有的人認為李弘這樣的行為是正確的,畢竟武則天的身份再怎麼高,也沒有辦法高過李治。而且,他們就不信李治對於武則天心裏麵沒有芥蒂。

哪怕這前後聽過的內容裏麵寫明李治和武則天的關係不錯,但他們依然心存僥幸這是假的。

對此,投影沒有任何的解釋。

【接下來這《唐史演義》中又說了起來:說蕭淑妃有兩個女兒,要不是蕭淑妃的關係也不可能這麼一直沒有嫁人。結果如同《資治通鑒》中表現的那樣,武則天將兩位公主給嫁人了,但嫁的人是誰沒有明確標出來。】

[喻喻:好像就是這樣的緣故,就有人說女皇給那兩個公主嫁的人是普通的士兵什

麼的。也不知道那些人是怎麼想的?女皇身為公主的嫡母,也不可能做出這般的行為來。這樣隻會讓自己的形象變得更糟糕,雖然有可能女皇不在意,但不代表別的人不在意,不是嗎?]

[蘇寂靜:你這話說的我又想起來宋仁宗了,為了給他娘母家恩寵,就把福康公主嫁給對方,根本就顧不得福康公主不喜歡。可以說苗貴妃要是知道真的會感覺日了狗,讓自家的女兒落得那般的下場。]

[愛吃美食的胖魚:不想說了,感覺這些皇帝腦子就真的有毛病,就算是想要給恩寵,就不能夠用別的方法嗎?非要拿自家女兒的婚姻當作犧牲品。就算真的要當犧牲品,你好歹給找個長相好看的,而不是長得很醜的那種人。身為皇帝,都知道納妃子要找好看的,怎麼給女兒找夫婿就不用了?]

宋仁宗:“又來了!”

聽著投影提起他,宋仁宗心情著實複雜,不知道要怎麼形容。

尤其這次提到的內容在前麵的時候都有提到過,說他將福康給害了。對此,他心裏麵很無奈,他身為福康父親,怎麼可能會害她呢?

可惜的是,這些後世之人都沒有辦法跟她們爭辯清楚。

甚至,連句話都說不上。而且,他希望能不能多講點別的東西?沒有必要非來聊這些啊!

倒是其他的人根本不在意,或者說他們非常讚同那般的言論。食色性也,是很正常是情況。要

是不喜歡美色,那對於這人的一些認識就得重新去判斷了。

【接著《唐史演義》內又開始描述另部分的內容:李治將裴居道的女兒給聘為太子妃,成為太子妃後,裴氏很盡職,遵守著太子妃應該持有的準則。然而,武則天很不高興,太子李弘對她也以蔑視的態度對待。

這樣的時間大概到了上元二年的初夏,太子李弘跟隨李治那裏去往合璧宮,因為是武則天賜給他的酒食,李弘沒有多想,隻覺得這是母親對待兒子的關心,所以就將東西飲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