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嬛:不過說真的, 民間借貸都挺高的,二分利、五分利, 有的是月利率, 有的是年利率。還有的是日利率,隻能說敢以身犯險的人都挺厲害,雖然不知道最後到底會變成什麼樣, 但有那個決心。]
[瓜田裏的渣:有那個決心是沒啥, 但要看有沒有那個能力。沒有能力償還卻還是伸手去借,不知道是覺得自己不用償還還是對自身過於自信?感覺網上真的挺常看見那些借款以後隻為了買奢侈品, 什麼事都不幹, 好像是白得來的錢。等到還款的時間, 又哭天喊地的說沒錢。]
在前麵就聽過這個內容的眾人還是不明白這類人到底是以什麼心態去借高利貸的。
雖然, 投影內的那些後世之人沒有說是高利貸, 但也不影響他們對此種行為的厭惡。
他們寧願聽到說什麼為了學業又或者其它的因素, 可為了不能吃不能喝不能救命的事情,就如此浪費。
他們完全能夠想到若是自己遭遇到這般的狀況後會變成如何的情景。
連忙搖搖頭,不去想這些。
【可以說, 在上古的時候, “貸”是無償的給予、支援, 血緣的親情觀念還起著支配的作用, 不管是天子、諸侯之間, 還是族人, 亦或者諸侯、大夫和百姓之間都是幫扶的關係。
但是在西周以後, 隨著私有製的發展、井田製的破壞,以及社會貧富差距的變
化,讓“貸”的觀念也發生了變化。比如, 使得它滋生其它意思——借, 到了最後兩者連結在一起,變成了借貸。
而這種借貸不同於上古的情況,它是需要歸還的,有時候還要加些許利息,使其轉化為一種債務,也就是“責”,也就是債。
這種債呢?在商代的時候就已經出現了。比如武王滅商後讓周公旦找來商的遺老後問他百姓們喜歡什麼?希望什麼?遺老跟他說“民眾希望恢複盤庚的政治”。】
“盤庚的政治是什麼?”陌生的名字讓許多人迷茫,詢問身邊的人,想要看看他們知不知道相關的事跡。
同樣無知的人搖搖頭表示自己也不知道,神色頗為尷尬。
盡管沒有被說什麼,但他們莫名的有種不自在的情緒衍生。
知道的人,則是給對方說明了盤庚是誰,做的事情。諸如什麼削弱舊貴族勢力,賞罰分明,減輕賦稅等等。
對於前麵提到的感覺和自身沒有關聯的人在聽見賦稅的減輕後頓時覺得對方是個好人。要是他們也能夠減輕賦稅該如何?
想到這裏,他們忍不住歎了口氣。
【然後武王恢複了盤庚的政治,發放了巨橋的米糧,施舍了鹿台的錢財,以此來表示自己沒有任何的私心。不僅如此,還釋放了被拘禁的人,分配了商王的財產,免除了百姓擔負的債務,以此來解救百姓們的貧困。】
“這人還怪好嘞!”哪怕是不懂得
對方是誰,也不影響百姓們對免除債務,分發錢財的理解。
這讓他們心裏麵很是羨慕,若是他們也能夠遇到這樣的好事該有多好?
隻可惜,他們沒有生活在當時。卻也有些人對此絲毫的不在意,就將這當成話本給聽了。
畢竟,想的再多也隻是白日夢,還不如想著明天要怎麼辦呢?!
【話題回歸到借貸,它在商周存在後,直到春秋才盛行。據說,齊國者晏嬰去晉國請婚,然後晉叔就問齊國的情況怎麼樣,晏嬰表示齊國不僅富有,還仁義。其中采取了“厚貸收薄”的方式,給陳氏借了貸。
雖然這裏麵沒有收取利息,但還是要歸還的。如同“以家量貸,而以公量收之”,就是說以自家的量具向外借貸,然後用國家的量具收回款。】
[愛吃美食的胖魚:這種估計就是自家的量具大,公家的量具小才會說利息少吧?要是給借出去的東西少,收回來的多估計要被罵死了。]
[雲吞麵來一瓶:或許不止是被罵死,就是人家也不來你這裏借貸了。在信用方麵估計也會受損,當然具體是什麼樣的,還是得看情況。]
[柑橘梔子花天生一對:不管受損不受損,從這些行為上來看,老祖宗們一點都不傻。要是咱們沒有受到這樣的教育,本來就生活在那個時代,估計想要像老祖宗那樣有能力還差的遠。]
見她們又提起什麼話本裏麵的內容,什麼
穿越者穿越到他們所屬的時代,說出來點什麼計策他們就覺得神助的行為。
這讓他們感覺到無奈,即便他們沒有在後世學習過,可也不代表他們就是什麼傻瓜。
搖搖頭,不去想這些。
[盛夏梅子酒:莫名間我就想起有些人很期待末日的到來,這樣就不用考試不用上班不用還錢了。尤其是後者,覺得不用還錢後,還可以進行零元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