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真的能夠鍛煉觀察力、恒心、耐心、細心, 確實是件不錯的工具。尤其是利用在觀察力、耐心不足的人身上,以此將他們的性格給變好, 有些事情就會變得好許多。
腦海裏浮現出類似的情景, 讓無數的人心情變得好許多。特別是本就煩惱家中小子性格的高門大戶,希望真的可以出現這般的物件,那麼他們也就不必過於煩心了。
而生活在一般家庭或者貧困家庭裏的人, 都有些遲疑, 如果真有那種東西,售賣的價格肯定會很貴吧?即使他們心裏麵有想法, 也買不起。
想到這裏, 他們不由得搖搖頭, 歎口氣。
但作為木匠, 會點手藝的人, 則是想著或許可以試試看。就算製作不了複雜的東西, 簡單點的也是可以製作出來的。
且如果方法真是如這些後世人所說的那樣,也不需要過多的麻煩。
越想一些人越忍不住,就想馬上出去試試看。隻是當看到外麵的天色, 還是按捺住了內心的想法, 決定等明日再試。
不過, 說到底他們的心裏麵依然有點按捺不住, 可眼下的狀況也不適合去做那事。
正巧, 投影裏麵的聲音繼續響起, 將他們的注意力給打亂。
[我為陛下修長城:怎麼不會?那又不是七巧板, 數量本身就不多。你要出來一千塊圖片的拚圖,先不說工作量有多大,就是花費的時間也很多。
特別是你製作拚圖的時候, 每塊圖片都不大的時候, 會更麻煩。所以,我建議你可以販賣木製立體拚裝,比如各種動物,房屋建築。]
[喻喻:我覺得還是平麵拚圖比較好點,隻要根據圖畫就拚好了,比立體拚圖簡單許多。雖然看起來也很麻煩,但比起立體拚圖個別的零碎物件丟失會好點。]
[玥曦:好像是有點道理,但1K拚圖或者5K拚圖真的很要人命啊!]
這樣的話使得一些人想起在後世紙張是隨便使用的東西,所以她們可以用紙張去製作她們口中的拚圖,但放在他們所處的朝代,紙張明顯是不可能用來去製作什麼拚圖。
能夠用到的也無非是木頭,而木頭製作起來明顯就要比紙張顯得更為麻煩許多。僅僅是重量就有所不同,更不用說別的方麵了。
是以,如果他們真的要製作拚圖得數量減少很多。
不過,這也不影響什麼。數量多有數量多的好處,數量少有數量少的好處。
隻要利用得當,都能夠變為有利的工具。
[蘇寂靜:這時候就得你準備了,首先有個係統,從係統中進貨。若是沒有係統,就造紙吧。不會造紙也沒有關係,將木頭刨成木板,放木板去搞。隻要想辦法,就能夠成功。]
[玥曦:這不就應了那句老話“樹是死的,人是活的。”]
[盛夏梅子酒:還有“世上無難事,隻怕有心人。”]
莫名間,一些
人的心裏麵想起來不久前聽到的“世上無難事,隻要肯放棄”。明明也是相同的前句,怎麼就態度不同了呢?!
難道說她們對待不同的事情就持以不同的態度嗎?雖然這行為很正常,但區別對待也未免太過明顯了啊!
就不能夠統一對待嗎?盡管他們在對待不同的事情上麵態度也不同,可這兩者上麵還是有差別的。
[喻喻:笑死,真是感興趣的直接垂死病中驚坐起,不感興趣的“啊,我的病還沒有好,下次吧”。]
你們還怪高興的啊!
諸多的人感受到話中的情緒嘴角有些抽搐,真的是什麼都不在乎了嗎?想要說什麼就說什麼嗎?
但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感興趣的事和不感興趣的事情在反應上的確差別很大。
這使得他們又忍不住想起來自家的兒女有沒有做出過類似的行為。
他們還記得個別的兒女對某些事情不感興趣,第二天就生病的情景。哪怕有大夫診斷的確是生病,可現在想來事情似乎有點怪?
當然,也有可能是他們想多了。
【到達唐宋時期,“質庫”更為發達。
《舊唐書德宗本紀》中有指出:“建中三年(782年),搜括既畢,計其所得才八十萬貫。少尹韋稹,又取僦櫃質庫法拷索之,才及二百萬。”
說是建中三年,皇帝令京兆尹、長安令等官吏大肆勒索富商們,並且用嚴厲的刑法逼迫富商們繳納錢財。
富商們經不住
鞭打,然後就上吊自殺了。然後現場一片喧嘩,官員們四處搜刮。待搜刮完畢,統計得到的也就是八十萬貫錢。
於是,少尹韋稹又對著保管金錢質庫的人嚴刑拷打,然而就算是這樣,也才達到兩百萬貫。】
[盛夏梅子酒:不想說了,感覺到唐朝後期有些地方真的不能看。如果我沒忘記的話,對方在涇原兵變前還挺不錯的,在涇原兵變後就整個人都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