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屬給張小蠻收集的這些資料,很多是高考狀元。
他們基本都是自主學習,甚至有些人還不務正業,學習之餘,還有很多其他的愛好。
他們大多很聰明,基本沒有靠刷題刷上去的分數。
畢竟這種高考接近700分的選手,全都是天賦異稟,是靠死記硬背的學生,很難達到的層次。
這些實例似乎印證了,不用靠死命學習也能獲得好成績,但張小蠻估計,很難用這些特殊案例,來說服閔壯壯父母,畢竟每年高考,全省也沒有多少這種妖孽般的學生,而閔壯壯似乎沒有這種一學就會的天賦,所以這些例子並沒啥用。
下屬還收集到一些考了985、211大學的考生,但是采訪視頻裏顯示,他們的心得,就是靠著每天題海戰術、課外輔導補習,成績都是用高強度學習換來的。
高中三年,這些學生幾乎沒有在11點前睡過覺,每天早上五六點就起來了,不是背單詞,就是記公式,整個就是一個考試機器。
靠著這樣三年高強度的學習,最終他們考上了不錯的學府,他們的家長,就很自豪的對著鏡頭說,都是他們督促的嚴,孩子才有出息的。
家長的理念,就是隻要學不死,就往死裏學,莫名的和閔家父母的思路相同。
這部分資料,反倒成了閔壯壯父母的想要的成功案例,張小蠻皺了皺眉,這些辦公室文員收集的資料,都用不上。
他就換人,讓其他下屬重新去尋找,他想要的資料,就是不用。
不過網上查找的資料,就沒有讓張小蠻滿意的了。
這次他想要找的,就是孩子們不靠死記硬背,發展興趣,最終也能成就一番事業。
然而這部分人,大多都是天資聰穎,不具備複製性。
而大部分的例子,還全是靠雞娃上去的,畢竟如今的國情就是如此,貿易紅利消失,打工人之間充滿內卷,小時候不卷,那麼就要落後別人。
張小蠻看完,就鬱悶的把調查資料給扔了,顯然這些從百度找來的資料並不靠譜,全都是在灌輸雞娃和吃苦就有回報的理論,對他沒用。
其實努力是應該的,不過像是閔壯壯那樣,就有點病態了。
既然網絡上找不到合適的案例,那麼張小蠻就在現實中找,他就打開了同學微信群。
他們專業一共六個班,人數150左右,據張小蠻的了解,隻有大概30%左右在從事本專業,有一些家裏有關係的,考取了公務員,或者事業單位,還有的在家人的操持下,進入了國企。
這應該是第一梯隊了,這些人,要麼是班裏最優秀的學生,要麼就是家裏有能力的,目前也是混得最好的一批。
當然,像是張小蠻這樣的大主播,隻有他一個,除此之外,也就是兩個年薪二十多萬在外企上班的優等生。
中間那一批就多了,做什麼行業的都有,工資接近萬元或者大幾千,一般都在中州、或者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打拚,一年到頭,存不下什麼錢。
剩下的,就是一些工作非常一般,月薪在5000元上下,為生活所奔波的打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