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提序言:此書背景時間為虛構曆史,但大若細究可分於明朝中後期間。內容故事章回上以一府之事來講述全文故事,編寫之中多以兒時和同台同餘學道其間所見所聞所為泉眼,又以身邊親朋所塑造出獨特而生動的人物形象,將諸多人生事跡搓碎而又糅合在一起而又借用於曹公的典故所悟,固心中有感,而形成於如今的《南科記》 ——癸卯年壬戌月己未日 寒香於廬州蘅芷香堂所留
第一回府中獨梅傳寒香冰晶落地化了無蹤
大雪三日。府中空寂,已是深冬之時,無人外出。白雪皚皚,落於大小庭院之間,藍瓦之間隔嵌寒晶,冬日初陽升,白光揮下,落於晶上,猶如片片明鏡閃爍,眼目避之不及就被寒光鑽進了心中,筋脈骨肉之間都竄有股涼勁,不及的要打個寒戰,哆嗦上三分。原有生機的清晨,更是頗為清冷冰封。
府中菡萏院之中,在數荷花間藏有水旁常有莖飄來暗香,深幽,藏在白雪之中的,是一片冰藍的紅顯露,滴在白晶之中,小而不成簇,遠觀而難現,而數裏之外則便可覺察異乎尋常香從曲徑而出,若要尋找香,一點兒點兒尋覓者,便可在曾綻放般的荷旁發現匿在雪中的一株梅向外小心的窺探者,在悄然等著春的到來,數月,雪止,而寒流來,一股風乘著末季的冬一同而去,初生的日不再寒人,被冰封的光灑落而出,滴落在那片梅上,那梅的氣數已被寒冰所折,若要仍細究她的存在,唯可在冰霜的水氣之中聞到淡韻,梅有傲骨,一生於犄角,未曾出園而探,已是強弩之末,屆時照射已久的寒光配著那股風吹化下一滴水掛在殘冰之間而又即將被寒流掩住,這梅竟自斷筋骨,以殘存的半蕊花芯壓出最後生命的餘暉,華成花汁,融在水中向下滴去,想同寒流飄向遠方探尋萬物,而不料又被對撞而吹,滴落進了菡萏院之中的荷池間,消散了去了,而池水之中則飄出一滴雲煙,梅魂也,執念不散,飄向天際,不見了蹤影。而梅因已知而果則不詳,畢竟怎知,且聽於下回分解——
一回附錄注集:次年春日時,府中冰雪化為滴露,滴滴掛於簷角,淩般尖銳但且圓潤的軀幹閃著光,滴答,泛起波濤池水蕩漾,荷包初待,出芽的草或同露相交,清芬而黝黑的泥帶著春的味而來,一切似變幻般重蹈覆轍,但唯有牆角的那株梅已變為矯揉在一起殘泥,同菡萏美景相比,如前景般,仍無人知曉無人覺察她的存在,這圓子之中所暗藏的一股傲氣早已自刎,其怨化汁,猶如滴血般妄通向於自由,卻終被幾裏而大的小圓子束縛了一生,甚是悲慘,這初春卻勝似著這奈何天,恰似曹公傷懷日,寂寥時,觀枯月殘光,試遣愚衷,因此而上,於堂伴燭所著《南科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