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王嬴稷當時沒說什麼,但此時荀子抵達鹹陽時,他便遣人來詔。他不信能讓陳凡如此推崇的人會是一個沽名釣譽的人,再者荀子的賢名他也是很早便聽過。
無論出於什麼樣的目的,都是該見的,因為這代表了他這個大秦之王的態度。對於那些人才俊傑,他可以不用,但卻不能沒有。
“老師!”一眾學子看向荀子,眼中有些擔憂,總覺得這秦王筵請,不懷好意。
荀子卻是擺了擺手,表示不用在意,即便不相信嬴稷的人品,也該相信一國之君的臉麵和胸懷。
荀子讓其他弟子自行安頓,隻帶了韓非一人進入王宮。
嬴稷設盛宴相待,執禮甚恭。這同樣出乎了荀子的預料,對於秦國之王而言,這已經很難得了。
荀子與秦王暢談一夜,荀子誇讚嬴稷的氣度,而嬴稷讚歎荀子的品德與學識。
荀子講述了自己的思想和主張,又提了自己對秦國國政的看法,秦王聽得仔細,卻並未采納。
雖然結果不如人意,但又在意料之中,荀子並不如何失望。兩人就像是神交已久的好友,各抒己見,在有分歧時,也並不試圖說服對方,隻是側耳傾聽。
第二日淩晨,兩人皆是一宿未眠,嬴稷倒是可以理解,但荀子也是精神抖擻,不見半分疲態。
“與長者一唔,寡人受益良多,雖不能采納長者建議,但寡人願許公客卿之位。”嬴稷發自內心地挽留。
荀子溫和地笑了笑,然後搖搖頭,“大秦並不缺一個荀子,他的路早就定下了,非常人可以更易,既然大王並不需要我,那我留之何益?老朽還是繼續遊曆天下,四處講學,閉門研究學問吧!”
嬴稷有些惋惜,但也不再阻攔,“您是一位真正的智者,寡人將昭告天下,公所至處,不糾不查,不得阻攔,贈公車馬,以表心意。但有所求,可直入王城,麵見寡人。”
荀子點頭,“那便謝過王上厚賜。”
而後,嬴稷果然贈予荀子車馬一乘,並有兩車財貨。
荀子並未推辭,盡數坦然而受之。出了王城,韓非看向老師,“老師既不受客卿之職,為何還要受此重禮?”
“因為,他是秦國的王,這些財貨並不取決於為師受不受,而在於他想不想送。”荀子看向韓非,“你如何看這位秦王?”
韓非沉默,許久之後,方才感歎一聲,“三者天地人,一豎參通天地人者,是為王也!大秦有他,當為大秦之福。”
“同時,也是其他六國的噩夢,戰爭不會停止了,此次秦楚之戰,並非結束,而是開始啊!”荀子歎了口氣,雖然早已清楚,但是一想到有無數人將會在大戰中死去,他還是感覺難過和悲哀。即便他被稱為聖賢,智者,也無法阻止這一切。
甚至,他若是在此時選擇去幫助其他六國,最後反而會加重這場災難,會讓更多的人死於其中。
有時候,智慧也是一種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