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2章 故人來信,磊落之人(2 / 2)

……

上黨郡,韓非與馮亭看著秦使呈上來的書信,一時間有些沉默。

這就是一封普通的勸降信而已,陳凡在信中倒是也沒多說別的,隻是簡單的敘了一下兩人之間的交情,而後便是勸說韓非能夠放棄抵抗,以相對平和的方式交出上黨之地,不要讓戰火浸染上黨這片土地,讓韓非與馮亭以上黨郡內數百萬軍民之生計而三思。若是兩人願意,陳凡可以讓兩人率領上黨郡內駐軍退往新鄭,絕不會阻攔。甚至願意離開的百姓,也可以跟隨他們一起離開,他要的隻是上黨這片土地,至於土地之上的居民,他並不強求。

陳凡知道,一旦他強攻,便意味著結下死仇,即便最後將上黨之地打了下來,那些人該仇恨的也終究還是會仇恨,無法真正歸順大秦。不如以這種相對平和的方式,將韓國在此地的駐軍還有心向韓國的百姓盡數遷走,剩下的人反而更加好管理,也能讓大秦在此地更好地穩住腳跟。

如此不僅能夠減少大秦的損失,又能達成大秦的戰略目的,上黨之地,受地形所限,土地並不算肥沃,相對而言很是貧瘠,此地之百姓,生活也頗為困頓。所以此地。最大的價值便是其戰略價值。所謂兵家必爭之地,隻要能夠得到此地,至於用什麼方法,其實並不重要,無論是強攻,勸降,詐取,隻要結果是好的就可以了。

所以陳凡在給韓非的信件之中,痛陳厲害,言稱一旦韓非與馮亭,想要抵擋大秦之兵鋒,最後的結果便是兩敗俱傷,會給上黨之地帶來深重的災難。即便韓非不為自己考慮,也需要為此地的百姓還有士卒們考慮。

這倒不是陳凡有意道德綁架,而是真正的發自內心的想法。在他看來,無論是趙國之民,韓國之民,皆為華夏之民,日後也能成為大秦之民,所以他能夠一視同仁。不想這些百姓受到損傷,隻要兩人願意獻出上黨之地,而後退出此地,他也不想在此地之上大動幹戈,徒增傷亡。

“你如何看?”馮亭看向韓非,韓非與陳凡之間的交情。他也是有一些了解的,他知道韓非很早就與陳凡相識。而且在韓非年幼之時也曾到過大秦,而那時他與其師尊荀子便寄宿於武安君府上。在那個時候,陳凡早已聲名鵲起,初露鋒芒,而韓非不過籍籍無名之輩,學問也未曾達到到如今之地步。

韓非搖了搖頭,將那書信放在案底之上,並沒有說話,他也不知道該如何回答,想讓他向大秦乞降,獻出韓國之地,他自認是做不到的。他艱難求學,而後回到韓國,自那個時候他便已經決定了,要為韓國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所以此時他又豈會輕易屈服。

“那便不管,我看此人也是心思深沉之輩,話倒是說的好聽,隻怕是想動搖你的心誌。”馮亭悄然鬆了一口氣,他就怕韓非在這種時候心軟,想要顧全大局,為了上黨之地的百姓而放棄之前的計劃。他知道韓非雖然聰慧,但心底太過柔軟和善良。一旦被人利用,後果難以想象。

“你不懂,以我對安平君的了解他不是那種人,他待朋友真誠而坦率,所以他在信上所言,當是句句肺腑,不會有欺騙之嫌!而且此人對於他國之民,確實並無偏見。”韓非搖了搖頭,言語非常篤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