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回了自家,各人都開始忙碌起來,楊林走向了雞棚開始清掃喂雞,楊大叔走進了平常做木工的廂房,楊大娘拿著鋤頭和背簍準備出門。

宋月找不到活幹,一時有點尷尬,看到楊大娘要去地裏,便急忙說:“娘這是要去地裏嗎,我和你一起去的。”

“不用不用,我就是去扯點番薯葉子,順便挖點紅薯回來,你在家幫忙看一下梅子就行了。”

楊大娘不想讓新媳婦上門第一天就跟著去地裏幹活。

“二弟在院子裏呢,他看著小妹就行了,我跟娘一起去吧,活幹的快些,也正好認認家裏的地在哪。”

楊大娘想著也是,以後做飯擇菜什麼的,小月總歸也是要去地裏看看的。

兩人都背上筐子拿著鋤頭出門了,走到屋後的時候,楊大娘指著一大片長勢頗好的菜地對楊月說,

“這就是咱家的菜地,以後要是摘菜就從這摘,今年的瓜果長得都不錯,那一片豆角都吃不完了,過兩天得把它都摘下來做成鹹菜,再放下去就老得不能吃了。”

“這菜長得可真好,我從前在家得時候,也最喜歡打理菜地了,看著自己種的瓜果找出來,我這心裏就特別開心。”

宋月再以前和奶奶生活在鄉下的時候,做的最多的農活就是種菜,每次看到豐收的園子就成就感滿滿,可惜到了城市之後就再也沒機會種過。

兩人說著明年該種些什麼菜的閑話,很快就到了地裏。

楊家分家的時候,家裏的良田都分給了大伯家,楊老爹從鎮上的木匠鋪子回來的時候,用積攢的銀子買了兩畝良田,剩下的幾畝荒地都是夫妻兩人在這些年滿滿開墾的。

楊樹身體還好的時候,也是下不了地的,弟弟楊林又還小,地買多了也種不了,所以也就守著這兩畝地沒再多買。

每年糧食收完,交完稅收也就沒剩下多少,好在楊老爹會做木工,每年也還能有些其他的收入,買些糧食餓不著一家子。

種紅薯的地不是良田,是在夫妻倆後麵自己開的荒地裏,這地養了許多年,如今也早就養的不錯了,隻是旱地種不了稻子。

“那咱們就從這邊開始挖吧,紅薯在地裏多留一段時間也沒關係,多養幾天還能更甜點,今天挖了這兩背簍也夠咱家吃上好些天了。”楊大娘指著麵前的番薯地道。

“好嘞。”

宋月放下竹筐就開始扯番薯葉子,扯出了一片空地,把手裏的番薯葉團成一團,拿根粗點的根莖給捆了起來。

這番薯葉子拿熱水焯一下,放點調料涼拌,是農家常吃的一道菜,人吃不了那麼多的話,給家裏的牲畜吃也是可以的。

拿著鋤頭翻地的時候得小心著翻,要是不小心把紅薯翻斷了,那就儲存不了多久。

完整得帶泥的紅薯屯放在陰涼處,一冬天都不會壞。

冬天青黃不接的時候,全靠紅薯過日子。

翻著翻著,就聽楊大娘說,“今年這邊的白樹根怎麼那麼多,明明去年都清理的差不多了,今年又長了。”

宋月不看還好,仔細一看,被楊大娘扔出來的這一節不是山藥嗎,正想去撿起來仔細看看,就被楊大娘攔住了。

“小月,你別碰這玩意,摸到了手上癢的很。”

這麼一聽,果然就是山藥了,“娘,這東西能吃呢,我們管這個叫做山藥。”

“什麼?這樹根能吃?也沒聽說過小宋村有種這個的人家啊。”

一聽宋月說這東西能吃,楊大娘也蹲著看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