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月在心裏估算了一下,自己做的這個山藥糕,個頭比較小,大概十個才能湊夠一斤。

而且人家的糕點裏都加了很多糖,所以才那麼貴,自己的成本也低,沒有油紙包裝。

算了半天才道開口道,“我們這十個差不多才一斤,我們就按個頭買,不論那個品種,三十文十個,十五文五個,口味自己任意選擇。”

“賣的這麼貴?這樣能成嗎?那咱們這回帶的估計都有一百五十個,這是能賣多少錢啊?”

楊大娘算著算著已經驚訝的張大了嘴巴。

“咱們這東西市麵上都沒有,大家都是頭一回吃,雖然沒有糖,但是加了紅薯和紅棗的,不也甜的很嗎,人家綠豆餅都要三十七一斤呢,咱們這山藥成本不比人家綠豆高多了?”宋月又細細給算了一筆。

聽這麼一算,其他兩人也覺得這個價還算合理,罷了,到時候賣賣看再說吧。

剛出村子的時候小道上沒碰著什麼人,越靠近鎮子路越寬,行人也越來越多,許多人都會朝著宋月家這邊打量兩眼。

倒不是帶的東西有什麼特別,而是宋月這一身紅衣,一看就是新嫁娘。

剛成親就去鎮子上,身邊也沒跟著自己的相公,反而像是公婆或者爹娘。

出於好奇,頻頻往這邊看,把宋月都看不好意思了。

“咱小月穿這身衣服好看著呢,害羞啥,讓他們看去!對了,家裏頭還有沒有換洗的衣裳。”

楊大娘看宋月這兩天一直穿著這一身,嫁過來的時候也沒帶什麼東西,怕是這孩子沒衣服穿了也不說一聲。

“還有兩件幹農活穿的舊衣裳,以前拿我爹的舊衣裳改的。”

一點陪嫁都沒有已經讓宋月感到尷尬,所以這兩日也沒向楊大娘開口說衣服這事。

“那等會去鎮子上扯幾匹布,天氣冷下來了,今年家裏的襖子也都還沒做呢,二郎今年又長高了許多,去年的冬襖也穿不上了。”楊大娘今日出門帶了好些銀子。

大郎的藥也該去抓了,辦了一場喜事之後油煙和糙米也不多了,銀子足夠,那便正好把布也給扯上。

三個人一路上歇了好幾回,遇到陡坡上不去的時候,宋玉和楊大娘便在後頭幫忙推車,費了好大勁才到了鎮上。

天剛亮一家人就出門了,到鎮子上的時候正好是早市,街道兩旁的菜販都已經擺開了攤子。

中心最熱鬧的位置已經被擠滿,像他們這種來的晚的隻能占一個邊緣位置。

宋月隻能邊走邊看,打量哪邊賣糕點比較合適。

走了不一會,便看到了一個早餐攤子,還挺熱鬧,攤子是賣包子和餛飩的。

攤子上有幾張木桌,有端著碗來買回去家裏吃的,也有直接就在攤子上吃了的,人來人往很是熱鬧。

宋月指著餛飩攤子道,“娘要不我們就在那邊賣吧。”

“擺在人家早餐攤子邊上,別人會不會趕我們走,影響了人家生意。”楊大娘有些猶豫。

“不會的,我們這是糕點,要是吃餛飩可以買幾塊配著吃,大多數人還是打包帶回家去的,不跟人家賣熱乎早餐的搶生意。要是不放心,我們先過去問問人家老板介不介意就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