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上街除了要去置辦年貨,還還要再去賣一次山藥糕。

這是之前歇攤前答應了那些老客戶的,所以這次帶的山藥糕比往常多了一倍的量。

到了過年的時候,大家都出來采買,連往常不舍得吃糕點的人家,也會買幾塊回去給自家孩子嚐嚐,所以帶多了也不愁賣的。

宋月也把前段時間在家做的那些絹花帶上了,打算帶到之前那個賣布料的鋪子裏,讓掌櫃的看看能不能代賣。

上次去他們家買布料的時候,宋月對掌櫃的印象還挺好的,是個熱心實誠的,相信跟她做買賣,她也不會故意坑害自己。

等到了街上,她們還是推著車去了餛飩鋪邊上的位置,今日的大街上一改入冬後的冷清,甚至空前熱鬧,人潮湧動。

“二郎你看好梅子,過會緊跟著我們,今日的人太多了,要是不小心被那拍花子拐走了,想尋都尋不回來。”

楊大娘仔仔細細的交代,兩個孩子都沒怎麼來過街上,萬一看到什麼新奇的事物,跟大人走散了,那可不得了。

“我們跟著娘,哪也不會去的。”

小梅子大了幾個月,這些日子天天在家裏跟家人說笑逗樂,現在說話都伶俐多了。

老客戶們見到久違的山藥糕,都買了兩三斤。

還有許多來置辦年貨的人家,見山藥糕比糕點鋪子裏的那些便宜,也都多多少少帶了點,不管是過年送禮還是留著給自家孩子吃,都很不錯。

很快山藥糕就銷售一空了,臨走的時候還有幾個匆匆趕來的老客戶,遺憾地說自己來晚了,笑著與楊家人寒暄了一會,送上了新年的祝福。

接下來就是楊家人自己逛集市的時間了,楊大娘帶著梅子和宋月去了布料鋪子,楊老爹帶著楊林先去買些肉和糧食。

到了布料鋪子時,隻見裏麵人來人往,比往常要熱鬧不少,今日除了掌櫃的之外,還多了個幫手。

瞧著像是掌櫃的兒子,兩人眉眼間有些許相似。

掌櫃的看到他們進來,熱情的打招呼,顯然是還記得她們。

“嫂子又要給家裏人做新衣了呀,你瞧瞧,我就說著黛紫色的很適合你吧,穿上後顯的氣色都好了不少呢。”

楊大娘被老板娘誇的不太好意思了,但是也沒忘記自己過來的正事,對掌櫃的道,“掌櫃你還記得我們啊,今日來其實是有樁生意要跟您談談,不知道方不方便。”

“什麼生意?是要寄賣荷包什麼的嗎?”

掌櫃的不以為意,她們這也是賣成衣和跟包手帕之類的成品的,隻要手藝好,自然也是收的。

“您還記得上次從這買的那批絹紗不?我兒媳婦手巧,做了許多絹花,想問問你這收不收。”

說著指了指自己頭上那朵紫紅的絹花。

其實她們剛進門的時候,掌櫃的就注意到了兩人頭上的飾品,一眼就被驚豔到了,還以為是人家從大縣城裏買來的呢。

聽到是那小姑娘自己做的,交代了店裏那個年輕小夥子幾句,就拉著兩人去了後廂房。

“你說這個絹花是小姑娘自己做的?有沒有其他的成品給我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