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牙人帶她們看了三處院子,一個在東二街的甜水巷,院子半新不舊。

其他倒是還好,就是院子裏沒有水井,附近的人家都是去巷子口的水井打水的,四百文一個月。

另外兩個都在東三街,一個很破舊,但是有四個房間,還有個廚房和飯桌在一間屋子裏,院子裏也有水井,因為實在是太陳舊了,那門窗都吱吱呀呀的快要掉下來了,所以隻需要三百八十文一月。

另一間就是三個房間,院子都還算幹淨,該有的物件也都有,但是貴一些,四百五十文一月。

其實價格還是其次,就是考慮到生活便捷問題的話,還是那最破爛的那一座最方便。

多出來的那一間可以讓楊老爹當作做木工的工作間,那破舊的門窗,讓楊老爹自己修修就成了。

剛想定下來,便看到巷子最裏麵有一個而破爛的老屋,連房頂上的瓦片都沒了大半,院牆也是東破一塊西破一塊的。

宋月指著這個破爛的院子問道,“這家是已經沒有人住了嗎?怎麼就荒廢了。”

那牙人感歎了一句說道,“著原本是一個書生帶著他老娘住著的,後來他老娘沒了,那書生一個人便搬去了書院裏住宿舍,這間屋子就租出去了。又來有戶人家住在者的時候,引起了火災,把這房子燒了大半,怕賠錢就跑了。那書生也沒錢修繕,租又租不出去,最近正托了我們想把這裏賣出去想換點錢去趕考,這房子是不能住了,但是這城裏的地還是值點錢的。”

宋月一聽,其實有些想法,但是也不知道自家買不買得起,便問道,“那這地方多少錢可以賣?”

那牙人一聽宋月有想買的意思,便開口介紹,“那書生想賣十三兩,要是小娘子真的想要,我可以幫你去還還價,估摸著十二兩能買到。”

宋月見價格也不貴,便很是心動,於是問楊老爹,“爹,你說我們把這房子買下來如何。暫時休整休整先住幾天,咱們自己補補也就好了。”

宋月拉著楊老爹道一旁悄悄的說,“雖然這屋子破爛,不過總比城外的棚子好是不,而且災民不讓進城,但是咱們城裏有了自己的房子就不一樣了,那是有房契的,買了就算是城裏人了,自然是可以進來的。”

對於楊老爹來說,買房子肯定是比租房子心動的,租房子總覺得自己是住在別人家裏似的。

做了一輩子的村民,對房子有種天然的歸屬感,所以那時候看到自己家被洪水衝走的時候,才會那樣悲痛。

既然兩人都沒有意見,楊大娘他們想必也不會反對,便和牙人說“我們想買這間屋子,小哥能不能幫我們去說說價,我們也不是什麼富裕人家,也就是最近我們那片遭了災,才想著搬到城裏來的。搬過來了之後還要添置各種物件,也要花不少錢,這能省的地方最好是能多省一點。”

那牙人也有些同情這些災民,辛苦了一輩子的家就這樣沒了,別的幫不了,還還價還是可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