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月聽著好笑,看到鍋裏的紅棗銀耳湯有滿滿的一大鍋,她們一家人都喝不完。
於是拿了碗勺,盛了一人一碗給他們端過去。
“這是端過來給你們家吃的,我們家還有呢,你們留著自己吃就成。”
趙嬸子剛想要拒絕,就被宋月打斷了。
“我娘在這也沒個說話的人,趙嬸子你來了就多陪我娘聊聊,順便吃點銀耳羹解解渴,那麼一大鍋我們也吃不完呐。”
趙嬸子想著她們今天拿過來的確實挺多的,和翠苗兩個人也就端著碗喝了起來。
宋月回廚房把那銀耳羹倒了出來,放到了自家的鍋子,給陶鍋洗幹淨了,等會好直接還回去。
然後給自己也盛了一碗,端著出去聽她們聊閑話了。
在這古代也沒什麼其他的娛樂活動,坐在這裏聽聽她們講些家長裏短其實也挺有意思的。
等宋月過去的時候,隻聽的她們已經又換了一個話題了。
“前幾天我去街上的時候,碰見了東二街的巧月,聽她和我說她家隔壁的程玲看上了對門的王家的二郎王家福,兩人本來就是青梅竹馬一起長大的,但是程家的嫂子就是不同意。”
翠苗也是個自來熟的,跟楊大娘認識之後自然的加入了她們的話題。
“這青梅竹馬一起長大的不是很好嗎?比那嫁給不認識的人家強多了。”
楊大娘不解的問翠苗。
“嬸子你是不知道,程家的大兒子程興宏,去年去縣衙裏當衙役啦,這家人的眼睛就長到天上去了,看誰都瞧不上。”
翠苗開始講那程玲和王家福的故事,宋月在一旁也聽的津津有味的。
“原本兩家一直來往密切,也都默認了兩個孩子的事情,就等著年紀到了上門提親了。可是自從程家的兒子當上了衙役之後,就拘著女兒不再讓她去王家了。這王家嬸子,一看人家明擺著瞧不起自己家,不想結親,自然也不讓兒子和人家往來了。”
“那這程家的人品不怎麼樣,不過就是當了個衙役,又不是什麼大官,就這麼囂張?”
宋月聽了半天總算聽明白了,在一旁點評起來。
“可不是嘛,現在程家一心想把女兒嫁到高門大戶裏去,可是附近的人家一打聽就知道了她們和王家有過這麼一段,誰敢要她啊。可惜苦了兩個小的了,他們兩人倒是兩情相悅的。”
翠苗話語之間,有點替這兩人感到可惜。
“那後來如何了?”
“那程玲倒是和家裏人不一樣,鐵了心要嫁給王二郎,在家裏鬧絕食呢。程家人打也打了,罵也罵了,就是不聽勸,隻好去王家上門賠罪討好唄。”
“那程家都知道錯了,那最後這兩人定親了?”
“哪能啊,王家之前這樣被人家瞧不起,心裏的氣還沒消呢,自然是一口回絕了。但是那王家二郎也說了此生非程玲不娶,現在這事還鬧著呢。”
聽完了這一段,大家手裏的銀耳羹也都吃完了,宋月把碗收了端到廚房去。
趙嬸子和翠苗也起身告辭了,家裏有個孩子在,出來太久了兩人也不放心。
臨走前,宋月將洗好的陶鍋端出來還給了她們,還在門口說了讓她們多來走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