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已經到了六月底,天氣太過炎熱,宋月就想做些什麼涼的食物來吃。
想到了前世的涼皮和涼麵,涼麵倒是簡單,就是這涼皮她也隻是看過美食教程,還沒有自己上手做過。
今日興致上來了,就取了些麵粉來,加入冷水先揉成了光滑的麵團。
等它發一會麵再拿出來揉,把麵團裏的氣體給排出來,總共翻出揉了揉三四次,花了大概半個多小時,然後就到了洗麵的階段。
以前就對著這個步驟很好奇,這次第一次做覺得還有點好玩。
把光滑的麵團放在裝滿水的盆子裏不斷的揉搓,揉到最後就隻剩下了中間一部分筋道的麵團。
那剩下的麵團,再拿到清水裏清洗,水還是清澈的,這就是麵筋了。
沒有麵筋的涼皮是沒有靈魂的,不管是什麼口味涼皮,宋月覺得麵筋是必不可少的一種配料。
那盆洗出來的麵粉水就是製作涼皮的原料了,不過不能立馬拿來用,要放在那裏靜置兩個時辰左右。
所以清晨就做好了準備,才午間的時候才能剛剛好吃上。
等到那盆裏的麵粉都沉澱下去之後,倒掉麵上有點黃色的水分,就留底下的那一點。
麵筋需要蒸熟,但是蒸之前原本應該要加小蘇打讓它膨脹一些的,這裏沒有。
宋月就加了點做包子時候留下的劑子,揉到了麵筋裏,放置了一會之後覺得麵筋也有膨脹起來,想來效果應該是差不多的。
然後開火,將麵筋上鍋蒸熟就可以了。
最後蒸出來的麵筋,和記憶裏的樣子大差不差,中間也有很多的空洞,按壓起來也是有彈性的。
最後就是做涼皮了,燒了一鍋開水,將那平底的鐵盤上放上攪勻的麵糊,然後把鐵盤放在鍋裏隔水加熱。
這個步驟其實有點像做廣式腸粉,但是做腸粉的麵糊要更稀更柔軟一點。
以後有機會做個腸粉當早餐倒也是不錯的,還有蝦餃,有些懷念廣式早點的的那種清淡鮮甜的口感。
再看那鐵盤裏的麵糊,變成了透明有了些許氣泡之後就要取出來了。
將那麵皮揭下來平鋪在盤子裏,如果很多麵皮要疊放起來的話,就要在每一張之間刷上油。
這樣不僅可以防止粘連,還可以鎖住水分,多放一會麵皮也不會風幹。
就這樣將涼皮都做完之後,最後就是調製階段了。
宋月用自己磨的辣椒粉,加上芝麻和鹽,然後用蔥薑蒜還有八角、香葉、茴香等香料,下入油鍋裏小火炸出香味。
最後將那些料都撈出來,將那熱油分幾次潑在辣椒麵裏,一邊潑一邊攪拌,一盆自製的油潑辣子就做成了。
今日的涼皮為了迎合大家的口味,做了麻醬和紅油兩種。
將那涼皮和麵筋都切好就是,碗裏放上些黃瓜絲,可惜沒有提早發豆芽,不然放點綠豆芽脆脆的也很好吃。
最後加上醬油、醋、鹽、蒜水,麻醬口味的就放上一些稀釋的芝麻醬,紅油口味的就淋上一勺辣椒油。
攪拌均勻之後就做完了一份涼皮,酸爽開胃,放在夏日裏吃最好不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