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一家人吃過早飯之後,就趕著騾車往外走,先去楊樹那邊的銀樓請了個假,然後再拐去牙行。
等到了牙行的時候,那小哥也已經在候著了。
“沒想到你們這麼早,我們店裏也有車呢,沒想到你們家自己趕了車過來。”
人家牙行裏的車是有棚子的,便讓宋月、楊樹還有梅子坐到了人家的車裏去,減輕了一下騾子的負擔。
“小哥,那莊子大概要走多遠?”
昨日隻是說了要在縣城的周邊選個莊子,倒是忘了問具體是在哪個方位。
“從縣城的東門出去,再走上半個時辰不到,在楓嶺村附近。要是趕車的話,可能一炷香多點的時間就到了。”
這麼說來,那倒是真的不遠,以後要是經常在那邊住著,來往城裏也很方便。
今年夏天出奇的熱,還沒怎麼下雨,道路兩旁的樹葉都有點蔫巴。
“好像許久都沒下雨了,在這樣下去,田裏的莊稼收成怕是會不太好。”
楊老爹許久沒有出城,家裏的菜園子平日裏也都是用井水澆灌著,看不出來什麼,
這一出城之後,就發現外麵的情況不是很好,今年春耕的時候遇到了那樣的一場大雨,如今夏天了又是雨量少,今年怕是難過了。
“是啊,不過幹旱倒是沒那麼嚴重,雖然河裏的水位都有下降,但是澆灌田地的水還是夠的。”
那牙人小哥自己家也是在城外的,家裏也是莊稼人,對這個倒是很了解。
“那這樣倒是還好,能收一些是一些,不知道今年遇到了這樣的大災,稅收的時候是不是會減免一點。”
稅收是一年當中大家最痛苦的時候,要是收成好,交完了稅留下自家吃的糧食後,還能賣出去一點,這就是莊稼人每年最大的收入來源。
要是收成不好,交完了稅之後,自家吃的都不夠。
像楊家先前的情況,家裏的地本就不多,又要給楊樹買藥,每年家裏的糧食基本都賣了出去,一到冬日全靠玉米紅薯之類的度日。
果然那個莊子不是很遠,出城沒走多久,就看到了一個村子,不算大,跟以前的小宋村差不多的規模。
那個莊子在村子的最西邊的荒地那邊,莊子背後的山和村子裏是連在一道的,水源則是由一條大河分出來的支流。
馬車走進莊子的時候,兩旁田地裏的農人都抬起頭來,打量了幾眼,看起來是在這裏原本的佃戶了。
田地裏倒是有幾間木頭房子,搭造的和宋月最早的時候在小宋村住的那些差不多。
院子裏有著幾個小孩在跑來跑去玩耍,臉上都帶著純真的笑容了。
等到了山腳下的時候,就看到了一排的青磚房子,房子很寬敞,有點類似於四合院的構造。
院子裏也都用青磚鋪了地麵,房屋也都是完好的,就是可能很久沒有人住,牆角邊長了很多的雜草。
房屋裏有一些常用的家具,上一家的主人都留在了這裏,沒有帶走。
楊家人裏裏外外轉了一圈之後,都相當的滿意,當下就決定就是這一決定了。
從大門口進去,左邊是雞舍和牲畜棚,右邊是一邊小花園,最右邊是一間耳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