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好小黑的求生欲比較強,帶回家之後給它放在了窩裏,每日楊林都去看十幾次。

喂給它的肉都吃了,漸漸的精神頭好起來了,能站起來搖尾巴了。

但是可能那一腳還是踢傷了,這幾日都不怎麼跑動,就隻是在自己的窩前稍微挪動幾步。

宋月則是在家裏緊趕慢趕的的製作桂花纏花,想趁著中秋前多做幾隻。

做了造型不一的各種款式,每日都能做出來一兩款,就是那桂花的花瓣太小了,很費手指,一天坐下來,手指頭都有些僵硬。

除了最普通的花枝搭配,還做了一些扇子形狀的,搭配了很多流蘇。

最喜歡的那一隻釵子,是用薑黃色的絲線纏了一個六邊形花朵形狀的框架,中間搭配了兩三根花枝架在鏤空的框架中間。

底下用淡黃色的絲線纏了一個燈籠的形狀,燈籠下麵掛了一個平安扣和一串小珠子串成的流蘇。

有一種漏窗裏伸出來幾根枝條,窗邊懸掛著一盞小燈籠的感覺,看著就讓人覺得寧靜淡雅,芳香自來。

將這幾枝纏花送到了沈娘子那邊,沈娘子饒是知道宋月的手巧,卻還是被她的這些設計給驚豔到了。

“你這已經不是手巧了,特別是這幾隻流蘇簪子,簡直像是把一幅畫裏最精彩的部分給拿出來,單做成了簪子。”

宋月這些設計其實也是從書畫和生活中看到的一些場景,才得到的一些啟發。

“這就是看到那場景好看的很,才想出來把它做成簪子的,倒也不是我憑空想出來的。”

“那也是很了不得,平常人可沒有你這樣一雙發現美的眼睛。”

就像會畫畫的人很多,畫的要有意境的卻很稀少,不是他們運筆不夠熟練,而是缺少自己的風格,沒能畫出來事物的精髓。

我們曆代傳統的美,一向都是講究意境,作畫也是留白,不像是西方那些油畫和素描一樣,以傳神為主。

宋月倒是叫沈娘子說的有些不好意思了,在後世種做纏花的人很多很多,她有時候也會參考別人的設計。

大家集思廣益之後,做出來的東西五花八門,什麼樣的都有,看別人的作品能打開自己的眼界,拓寬自己的思路。

後來沈娘子將這幾隻簪子都賣出了前所未有的高價,這倒是宋月沒想到的。

距離中秋節沒幾天的時候,趙家那邊的到了來了一個想不到的人。

就是和趙二郎趙樂學,帶著那個相好的丫鬟,上門來拜訪了。

“嬸子好,我叫碧桃,臨近中秋,主家那邊給了幾天假期,就想著跟二郎來樂學來拜訪一下你們。”

那叫碧桃的丫鬟長得倒是不錯,一雙桃花眼很是勾人,難怪將趙二郎勾得魂牽夢縈非她不娶了。

本來應該是男方這邊提了東西去女方那邊拜訪的,但是碧桃是被人從別處賣到現在的主人家的,也算是沒了娘家。

今日是提了一些糕點,來看看趙大嬸的,雖然沒有說為什麼來,但是意思就是很明顯的。

兒子都已經將人給帶上門了,趙大嬸再不樂意還能怎麼樣,隻能在家裏招待了說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