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老伯穿的倒是挺周正,看著像是個讀書人,給他趕車的是個年紀不大的孩子。
“我們出城訪友,沒想到回城的時候,這車輪好像是壞了,車停在這邊回不去了。”
楊老爹也走下去看了看,發現是那車輪之間的軸承壞了。
“你們這是車軸換了,得回城去換一根新得了,要不然我簡單先幫你們修一修,這車今天是坐不了了。老先生你要不就坐我們的騾車回去,讓這小哥牽著車慢慢走一陣?這離縣城也不遠了。”
在這前不著村後不著店的地方,也沒地方可以去修。
“要不老師你就先坐他們的車回去吧,我在這修一修,牽著馬走回去就成。”
也沒有什麼其他更好的法子了,楊老爹幫著撿了根粗壯的木頭回來,用麻生捆在了車軸的斷裂處。
這樣一處理,堅持到回城應該沒問題了。
“這可多謝您了,勞煩你們將我老師先送回城了,下次定當上門感謝。”
那小哥見車能行動之後,就將那老伯扶上了騾車,梅子被楊大娘抱在懷裏,和宋月坐一邊,楊林和那老伯坐一邊。
“你們一家子整整齊齊的,怎麼在這個點進城?”
那老伯是個和善健談的性子,騾車出發之後,就和一家人說起閑話來。
“我們家在城裏呢,這幾日是看天氣好,大家也都閑著,到城外的莊子裏去住幾日,算是秋遊。”
楊大娘見那老伯不是很嚴肅,便也開口說談起來。
“你們一家子興致倒是好,這幾日天氣涼快了許多,確實適合出遊。”
“剛剛聽那個小哥叫您老師,老伯難道是那書院裏的先生?”
宋月有些好奇,來了城裏那麼久,城南書院那邊倒是沒怎麼去過。
“年輕時候讀了些書,年紀大了一個人在家清閑,就去書院謀了個職位,教教幾個孩子。”
那老先生倒是謙虛的很,這書院在這一帶也算是小有名氣,上門求學的學生很多,要不然也不會帶著連周邊的房價都漲高了。
能在這樣子的書院裏教書,想必身上是有一定功名的。
“我家裏的幾個孩子都沒什麼讀書的天分,上了兩年私塾認了幾個字後,就沒再念下去了。”
楊大娘有些可惜,要是家裏人也能考出個什麼秀才狀元的,那才是光耀門楣。
“平常人家能念書已經是很不錯了,真的要去考科舉,寒窗苦讀數十載,花費太多時間和精力,到最後也不一定能博取一個功名。”
老先生似是十分感慨,這樣子考不上還一直念書的人,恐怕是見過不少。
他們家那屋子原本的主人就是,念了一輩子,現在都四十多歲了,也仍舊是個秀才。
宋月覺得那能考上功名去做官的,畢竟是少數人,雖然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但也要看看自己的天分。
想到楊樹家裏的那些書,還有書裏做的那些整整齊齊的筆記,倒是覺得有點可惜。
楊樹是個真的愛讀書的性子,就是出於各種原因,自己不想念下去了。
楊家人既然知道了這個老先生是書院的老師,就順便將他送到了城南的書院那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