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憶了一下蛋黃酥的做法,之後就開始動手了。

先是取出麵粉加上白糖和水,揉到光滑之後,留在那邊發麵。

又取出一些麵粉,加入油後攪拌,最後也揉成團,就變成了油酥。

紅豆泡發之後熬成紅豆沙,加上適量的糖,想到年紀大了的人吃太多糖不好,這次加的就不太多。

將紅豆沙取出來,麵板上放上一些麵粉防止粘連,揉搓成長條後,切成一小段一小段的,揉成一個個的團子。

因為家裏人都很喜歡吃鹹鴨蛋,所以楊家這裏鹹鴨蛋是常年都有醃上的。

將那紅豆沙的團子按扁之後,將鹹蛋黃包在裏頭,用虎口輕輕的收口,別把蛋黃給壓碎了。

等到餡料都做好的時候,原本的麵也發好了,將它分成小段,由酥麵也是分成小段。

將麵皮和酥油皮都擀成薄薄的長片兩個疊在一起之後,卷起來,然後用擀麵杖壓平。

就這樣反複的壓平和卷起來,多次重複以後,這樣子做出來的蛋黃酥外皮就是酥酥脆脆一層一層的。

最後按成一個圓形將那餡料包進去,搓成光滑的圓團,就差不多做好了。

將做好的團子都放在烤盤上麵刷上一層蛋黃液,撒上一點黑芝麻就可以進入烤爐了。

自家堆的這個烤爐,因為把握不準溫度,所以中途還拿出來多看了幾次,烤得差不多了之後就可以取出來。

做好後的蛋黃酥十分漂亮,表麵金黃帶著些黑芝麻,底部是酥酥的皮,已經烤的裂開。

這次考製的比較多,正好家裏麵也可以留一部分。

“我還沒有見過這樣子的糕點呢,有這麼多層,外麵表皮酥脆,中間的豆沙香甜,最裏麵是蛋黃的鹹香,咱們這邊的糕餅鋪子裏麵可沒有賣這樣好吃的糕點。”

楊大娘嚐了一個之後讚不絕口。

“這個好吃,不像其他糕點似的甜的齁人。”

由於這個時代的糖比較貴,糕點鋪子裏麵總是喜歡往裏頭放很多的糖,就導致了有些不愛吃糖的人會覺得膩。

今天宋月做的這個倒是很符合全家人的口味,連平常不太愛吃糕點的養老爹都吃得津津有味。

“既然要拿過去送人,總不好送那糕點鋪子裏都有的那些,就想著嚐試了一些新花樣。”

既然這次這個烤爐能成,那下次還可以試著烤一些麵包片什麼的。

要是這裏有奶油和黃油就好了,宋月隻知道那是用牛乳做成的,但具體的工藝卻是不清楚。

穿越了之後才悔恨,當年怎麼自己沒有多學一些知識。

真的很懷念那香香軟軟的巧克力奶油蛋糕啊,其實酸奶是可以做的。

但是後來他也看到過一些新聞,說自己做的酸奶由於把控不好菌群,有可能會導致食物中毒,吃了拉肚子。

為了保險起見,也就沒有嚐試過。

畢竟美食那麼多,少吃一兩種不是問題,吃的讓人生病了,那才是大事。

“這拿去的糕點是做好了,但是明日上門我該做些什麼菜呀?”

也不知道他老師和師母的口味,雖然腦子裏的菜譜很多,定不下來到底做些什麼比較好。

“明日反正一早就過去和師母一起去外頭逛逛,到時候再買菜也不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