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老爹的腿最近拄著拐杖走路已經不需要人攙扶了,他就覺得自己好的快差不多了,天天在家裏瘸來瘸去的。
知道宋月她們又要去賣山藥糕的時候,還想跟著一起去。
“這活我熟悉,我就坐在那裝裝糕點收個錢不是問題。”
“爹你就別逞強了,這腿才剛剛好了一點,去外頭站一會坐一會的,到時候骨頭沒長好看你怎麼辦。”
楊樹也不讚同讓楊老爹這時候上街去。
“二郎現在的木工活都學的差不多了,你就在家好好教教他,完全出師了之後以後你們兩人一起幹活還能快一點。”
楊大娘也覺得楊老爹天天在家就是瞎折騰,以前明明跟個悶葫蘆似的,整天就是待在屋子裏做木工。
怎麼這腿一受傷,反而就變了性子,天天想著往外頭跑。
“唉,那成吧。”
見大家都不同意他出去,楊老爹也隻得認命。
楊林在莊子上的時候將那長廊上的雕花部件都拆下來,或是修補,或是重新做一個替換上去,練習了一段時間後,手藝也有所提升。
說起來,楊林也不過是個九歲的孩子,家裏的家務活卻已經樣樣精通。
這個年紀的孩子大部分都還在村子裏玩鬧著,像大柱和大牛那樣,不是上山摘果子就是下河摸魚,最多也就是幫著家裏的人照顧一下弟弟妹妹。
早年的時候因為楊樹的病情,楊林早早的開始幫家裏幹活,性格也比同齡人沉穩很多。
宋月最初嫁過來的時候,七歲的楊林就牽著牛車去小宋村接她,一路上跟著叔叔伯伯們走回清河村,也不叫一句累。
如今家裏的情況好了些之後,反而比原本更有孩子氣了,這樣很好。
童年是最無憂無慮的時候,以後長大了想的事情就多了,過早的懂事,沒有享受童年時光,將來會後悔。
回到城裏的第二天,他們的山藥糕攤子還沒有擺出去,而是做了一些送街坊鄰居。
孟青鬆和趙大嬸那邊自然是不會少的,除了山藥糕還帶了點那新鮮的山藥過去,讓他們留著煮湯吃,也好吃的很。
張家那邊則是宋月自己上門去的,楊大娘留在趙嬸子家裏說閑話了。
“你好,有人在家嗎?”
宋月敲了敲門之後朝著裏麵喊了一聲。
“誰啊?”
院子裏傳來一個年輕婦人的聲音,聽著年紀不是很大。
“我是巷子裏最裏麵那戶人家的,昨日從下鄉回來了,就想來上門拜訪一下。”
聽到宋月那麼說,那婦人就打開了門,一看到外麵站的是個比自己年紀還小的姑娘,那婦人倒是很驚訝。
“我前些日子就想去拜訪你們呢,趙嬸子說你們一家最近都出城去了,等了好幾天也沒見回來。”
那婦人原來坐在院子裏麵正摘菜呢,宋月進來之後也給她從廚房裏搬了個凳子出來。
“自家做了點山藥糕,第一次上門也沒什麼好帶的,就拿點過來給嫂子嚐嚐。”
說著宋月將手裏的盒子遞了出去。
“哪用得著這麼客氣啊,我們是新搬來的,原本應該是我們先去拜訪一下你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