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8章 大婚事(2 / 2)

“好!”徐珵拍手讚同。

當下三人付了錢上岸,隨便找了個酒館,看招牌寫著“萬不如樓”,祝顥笑了笑,徐珵說道:“好,這名字起的好,萬事不如一杯在手的好。”

上了二樓,選了個靠窗的雅座坐了,酒保跑上來問道:“三位老爺,要點什麼酒?”

徐珵學著山東人的口音,說道:“俺要喝燒刀子。”

盛先生和祝顥笑了,說道:“學什麼梁山伯裏的話頭?”

“嗬嗬。”徐珵哈哈一笑,酒保也覺得好笑。

“梁山伯與祝英台”被後世譽為漢族民間四大愛情故事之一,其他三個分別是“白蛇傳”、“孟薑女哭長城”以及“牛郎織女”,其中“梁祝傳說”是中國最具魅力的愛情千古傳奇,自西晉始,在民間已經流傳了一千多年。

唐初“十道四蕃誌”記載:“義婦祝英台與梁山伯同塚,即其事也。”

一直到宋代,“鹹淳毗陵誌”記載:“祝英台讀書處,號‘碧鮮庵’。有詩雲:‘蝴蝶滿園飛不見,碧鮮空有讀書壇。’俗傳英台本女子,幼與梁山伯共學,後化為蝶。”

梁祝的故事還流傳國外,後世發現最早的相關記載要屬高麗。但真正使之成為家喻戶曉的愛情傳奇故事,乃源自明代盛起的小說家了。

“梁山伯與祝英台”與四大名著一樣,都是作者借鑒了民間流傳已久的各種故事版本,加以整理和藝術再加工。不是說西遊記未誕生前,就沒有孫猴子的故事,就沒有梁山好漢,沒有桃園三結義。

單單一個梁祝,時下民間即有上虞版本、杭州版本、宜興版本、微山等版本。相對完整的故事形成於唐代,宋代開始通過藝人四處傳唱,元代被創作成曲藝,流傳更廣了,然後被明代小說家比如馮夢龍收錄在“古今小說”中。

盛先生對笑嘻嘻的酒保說道:“老酒三壺。”

“那點什麼下酒菜?”酒保問道。

徐珵說道:“剛才看見外麵放著幾簍蝦子,吃醉蝦,要活的。”

酒保又問道:“還要什麼菜?”

盛先生說道:“咱們不用別的,你就把醉蝦子多多拿來,再來三碟竹筍,下酒吃最好。”

“好嘞!”

酒保轉身跑了下去,很快端著三壺老酒上來,給客人斟滿,又跑下樓去,這一次捧著一個裝菜的盆子上來,裏麵的青蝦因活蹦亂跳,特意蓋了一隻大海碗。

半醉的徐珵直接伸手把碗掀開,瞬間跳出來幾十隻大蝦,滿桌子的亂跳。盛先生笑著躲開,而徐珵已經捉了一隻放入嘴裏大嚼,又捉了一隻吃,任由那些蝦子亂蹦。

他一隻手拿起酒壺,另一隻手在盆裏撈蝦吃,任由蝦子跳的滿桌滿地都是。

醉蝦不光是酒,還有蔥花香菜等作料,祝顥來不及躲開,臉上身上濺了好些醬油沫子,站在遠處罵道:“吏部說你放蕩一點不假,你這個刻薄鬼,哪有這樣的吃法?”

徐珵笑眯眯的沒說話,忽然將手裏的醉蝦打了過去,祝顥躲開了,正好打在盛先生的臉上。

盛先生吃了一驚,隨即笑罵道:“反了,連蝦子都敢造反了。”

喊來酒保,叫他把桌上地上的蝦都掃幹淨,再看盆裏一隻蝦都不剩,酒壺也空空如也。

“快添酒添菜。”祝顥喊道。

不料徐珵一拍桌子,站起來說道:“我喝好了,走了。”

祝顥不知道他心情不好,把人給強行按下去,笑罵道:“你是要作死嗎?像個煞神似的,食祭了一頓就要走人,小心撞到真的煞神,把你也當醉蝦捉去吃了。”

“罵得好!”

盛先生笑得腰都彎了,徐珵見狀也笑了起來,不走了。重新叫來酒菜,三人邊吃邊聊,轉眼間又喝了一壺老酒。

徐珵還要喊添酒,盛先生忙說道:“不能吃了,再吃就真醉了,回頭去徐府被人家厭憎。”

“那算了。”徐珵點點頭,眼見時候不早了,想去徐府。

人剛站起來,忽然見滿屋子的人都亂了,紛紛跑了出去,徐珵當什麼事,急忙往窗外一看,原來是徐煜的迎親隊伍回來了。

迎親的隊伍一眼望不到頭,徐珵無心觀賞,扭頭催促道:“走,咱們現在過去吧。”

“不急。”盛先生卻不動如山,“這時候去了也沒用,還得拜堂呢。”

徐珵說道:“咱們溜達著走過去,到了,大概也拜完了。別坐著了,不然徐兄弟會埋怨咱們失禮。”

盛先生一想也是,當下算了賬,出來也不坐轎,也不帶小廝,也不置辦禮物,就這麼瀟瀟灑灑、兩手空空的直奔徐府。

走了半天,徐府管家說已交拜成禮,三人遂先去給徐灝道喜,徐灝笑著客氣幾句。

三人又向徐家諸位爺們挨個道了賀,忙了一天的徐燁分身無暇,匆匆說請他們三人進園子去新房看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