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母推介
李佘,唐朝初年,河北高邑人。武則天執政時任監察禦史,為官清正。他的母親非常賢德,教子甚為嚴厲。他母親學識淵博,李佘很小的時候,母親就很注意對他進行教育,既抓他的學業,又重視他的品德修養。
教子故事
李佘的母親是一位知識淵博很有道德修養的婦女。在李佘很小的時候,就注重思想品德教育,要求孩子不要貪圖便宜。就在李佘入仕做官以後,也是很嚴格地要求他,要求他行為端正,不謀私利。
後來李佘做到了監察禦史這個職位,專門負責檢查官員們在軍事、政務等各方麵的情況。
一天傍晚,李佘高高興興地回家了,他身後跟著一輛大馬車。李佘到家沒來得及見母親,便招呼家仆打開倉門,又指揮著他們卸車,把一袋袋糧食往倉房裏搬。
“嗒嗒嗒”的馬蹄聲和雜亂的說話聲,驚動了正在房間裏看書的母親。她來到院中,看發生了什麼事情。
李佘迎上前去,告訴母親:“這是我從官家倉庫裏領回的薪水糧。”當時不是以金錢做俸祿,而是糧米代金錢。按李佘的官位,應當發給他3石(1石是10鬥,120斤)。
麵對母親,李佘覺得自己很偉大,畢竟可以靠這些糧食養活家庭了,因此說話間,李佘臉上掛滿了得意的神色。
李母沒吭聲,她在倉房和馬車旁靜靜地轉了一圈,發現一個月的薪水糧食似乎有些多,便問衙役:“送來的糧食是多少?”衙役說:“三十鬥。”“何止三十鬥,我看隻多不少。”
李母量過之後,問押車的官吏。
那官吏說:“官府發給禦史大人米糧的時候,一般都不用鬥那樣一鬥一鬥地量,大概差不多就行。”
李母對這個答案很不滿意,於是又把兒子叫到一邊,問是怎麼回事。
李佘滿不在乎地回答:“我是當禦史的,裝糧時,他們可能沒量。”
李母又問官吏:“別的官吏的米糧要不要量呢?”
官吏說:“別的官吏當然要量。”
聽官吏這麼一說,她完全明白了。
卸完糧米,押車的官員要回官府。
李母問李佘:“聽說是你雇的這輛馬車,車錢是多少啊?”“當禦史嘛,雇馬車是不用付錢的。”李佘還是那樣滿不在乎地說。
“佘兒!”李母一下變了臉色,怒氣衝衝地說,“你身為監察禦史,檢查的就是那些貪贓受賄的不法行為,怎麼你自己還這樣做呢?”
李母喘了幾口粗氣,接著又說:“我們李家幾代做官,沒有像你這樣的。想當年,有人牽來成群的馬和牛獻給你的曾祖父,他老人家隻不過喝了人家的一杯敬酒,連一匹馬、一頭牛也沒要。你父親在世的時候,也最討厭那些貪贓受賄的人,多次揭發他們,難道你今天……”沒等母親說完,李佘“撲通”一聲跪在母親的跟前:“娘,您別說了,孩兒知錯了!”
隨即,李佘帶著人把多餘的糧食一粒不少地送回了官庫,並照付了馬車錢。從此,李佘為官時刻嚴格要求自己,不忘母親的諄諄教誨,終於成為一代賢吏而被後人所稱道。
專家品析
李佘身居高官,但李母依然不忘“教子不貪”,體現了古人重視道德教育的一片苦心。如今一些家長望子成龍,卻在家庭教育中反“李母之道”而行之,比如有的家長認為在跨入競爭時代的今天,孩子要有所作為就必須“精”一點、惡一點、自私一點。一些家長更是以為“看破紅塵”,奉行“人不為己,天誅地滅”的原則,於是乎,貪小便宜不吃虧的自私教育,便在潛移默化地侵蝕著孩子們幼小的心靈。
教育孩子,品德應是首要標準。某些家長那種有悖於社會文明的“缺德教育”,不僅不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而且會成為孩子融入文明社會的障礙,到頭來,又會應了一句古語:“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望子成龍之心恐怕隻會換來一顆幹癟的苦澀之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