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仁傑在他最後的歲月裏又回想起了對自己印象深刻,曾經幫助過自己的好友。
還有一些令自己都瞠目結舌離奇古怪的案件。
李叢,馬良,陸九,狄秋,這四個人在狄仁傑的腦海中留下了最唯美好的過去,
他們在自己最孤立無援的情況下舍生忘死的陪在左右,狄秋,李叢,馬良,陸九,狄仁傑可謂是對他四人印象深厚,至今這幾人早已化為古人的麵孔仍舊在他的記憶中占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想起他們,陷入沉思的狄仁傑嘴角微微上揚,露出了一絲微笑,即是欣慰,同時又感到陣陣的心酸。
單從他露出來欣慰的笑容上來看,狄仁傑自己也很清楚,他剩餘的時光也不會很多了。細思這一年變動的朝中大局:聖曆二年:廬陵王李顯複為皇太子。
契丹孫萬榮圍幽州之時,就曾上書說過:“何不歸吾廬陵王?”之意。
麵首二張也猶如熱鍋上的螞蟻,慌了心神,亂了手腳。
吉頊對二張曾善言相告:“你二人寵臣而已,也並非靠德業取得,如果不立大功於天下,將來何以自保?”
二張聽後懼怕,流涕問計,吉頊又說:“天下士庶未忘唐朝,都思念廬陵王複歸。現在陛下年老,皇位須有付托,武氏諸王已不在陛下心意中。你二人何不勸說太後複立廬陵王,以係天下人眾望所歸。如此非徒免禍,也可以長保富貴。”
二張深以為然,乘機向武則天建議,武則天深知此謀必出自吉頊。當即召見吉頊,詳陳利害。
聖曆元年三月九日托言廬陵王在房縣患病,遣職方員外郎徐彥伯召李顯及其妃子、諸子回歸洛陽治病,二十八日廬陵王等抵神都與武則天相見。
同年九月十五日,皇嗣固請遜位廬陵王,武則天承諾。於是複立廬陵王為皇太子,大赦天下。
聖曆二年又賜太子李顯姓武氏,武則天雖決定傳位於親子,而仍堅持武周國號。
同年吐蕃生內亂,其讚普器弩悉弄(文成公主之夫棄宗弄讚之曾孫)年已長,乃與其近臣論岩等密圖欽陵。時欽陵在外,讚普乃佯言將獵,集兵執欽陵親黨二千餘人盡殺之,自率兵討欽陵、讚婆等。
欽陵未戰而潰,遂自殺。四月,讚婆率所部千餘人來投,則天命左武衛鎧曹參軍郭元振與河源軍大使蒙令卿將騎迎之。以讚婆為特進,封歸德王。
也是在同年,靺鞨祚榮本高句麗之別種,高句麗覆滅,祚榮率家屬內遷,居營州依契丹。
萬歲通天,契丹李盡忠背叛武周,戰敗而逃,祚榮等複亡命東奔,保阻以自固。
武則天令契丹降將李楷固等討李盡忠、孫萬榮餘黨,祚榮合高句麗靺鞨之眾以拒李楷固,李楷固戰敗而歸。
自後契丹及奚盡降突厥,東西道路為突厥所阻,武則天不能征討,故,祚榮遂東率其眾保有挹婁(今黑龍江寧安一帶)之故地,據東牟山築城以居。
祚榮驍勇善用兵,靺鞨之眾及高句麗餘燼稍稍歸之。聖曆中自立為振國王,是為渤海靺鞨建國之始,時猶未與中國通之意。
朝中大事上著皆訴,狄仁傑又把心思轉到了個人身上。
他又想起:李叢和馬良他倆在路上打劫自己的場景,救了李叢一命的鏡像再一次浮現,恍如昨日之事讓人記憶猶新,曆曆在目。
在街上行騙做賊的陸九,用盡心機差點沒把自己給送大牢裏去,
思緒轉到陸九身上,他,笑出了聲來。
令狄仁傑感到心酸的,無疑就是老家仆狄秋了,想起他們遇難的場景時,內心的愧疚達到了頂峰,使得他又老淚縱橫起來。除了老狄秋外,他們的平均年齡也不過四十五歲。跟著自己東奔西走,刀山火海,可謂是沒過上一天安穩的日子。
狄秋是看著自己長大,陪他讀書,習武,上京趕考可謂是任勞任怨,在自己心裏狄秋他早就不是仆人的身份了,狄仁傑常常在二人獨處的時候稱其為兄,有人則直呼其名,以表尊重。
直到被外放了濮陽縣令,狄秋才真正的成為了自己的好幫手,為此自己也給了他一個身份,縣衙參軍。
做了狄仁傑的師爺後,狄秋更加的用心對待這份差事了,起草文書,頒發布告,四地求援。總之狄仁傑騰不出手來做的事,他一人則會統統的包攬下來。
真的是跑斷了老腿,累折了老腰,狄仁傑把這一切都記在心裏,閑暇時還為其捶背揉肩,不明者看去,有哪一個不誇讚狄仁傑乃大孝之人。
二人年齡相差幅度大,垂垂老矣的狄秋,再加上他那滄桑的麵容,乍一看去怎麼也比實際歲數大不少,足以能讓外人把二人當做父子關係了。
高宗顯慶三年,三十八歲的狄仁傑中“狀元”先為通判。麟德二年任大理寺丞期間,因上書高宗參奏大理寺少卿收受賄賂徇私舞弊一事證據不足,因此遭到上司報複反遭被參,高宗李治知道其中的緣由,但缺少相應的證據,又念狄仁傑在大理寺任職期間兢兢業業,辦案無數勞苦功高的份上。找了個理由讓他離開了那個是非之地,明為降級下放,實則把他調到了濮陽讓其去調查洛陽潛在的威脅,一樁事關朝廷的機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