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始前不服的陸九,在被狄仁傑鬆開繩索後,變心了。隻見對方一臉無所畏懼的表情站在自己麵前時,陸九深深地給狄仁傑跪了下去,這位老爺,我現在服了您了,剛才我是不服氣,一時衝動不能理解而已,現在我服了,觀您一身正氣,是個正人君子,在下欽佩。現在要殺要剮,悉聽尊便吧。
陸九的這番舉動,可把狄仁傑主仆給震驚到了。狄仁傑忙上前把陸九攙扶起來,得意的看了看狄秋“示意”(怎麼樣,我拳腳未動就把他從懸崖上拉回來了)。
狄秋也尷尬的咧嘴,心想:老爺你果然有一套呀。
主仆二人心領神會一番後,狄仁傑簡單的問了陸九的出身,為何淪落到偷騙的地步。
陸九也如實的把自己的出身講給他們聽。
:這個陸九是個孤兒,從小吃百家飯長大,至於自己的爹娘是誰?他根本就不知道,如果不是一個姓陸的老爹把他從雜草堆裏撿起來收養了。陸九現在恐怕還不知道在哪道輪回中受苦呢。(雖然現在過得也不是人的日子)。
陸老爹亡故後,他便又成了沒人要的孩子,鄉鄰們見他可憐,小時候長得又受人待見,所以王家一頓,劉家一餐的吃上了百家飯。可隨著年齡的增大,十六七歲的時候,他的長相越發的醜陋了,受盡了排擠的他,覺得可以自理生活了,於是便萬分不舍的離開了那片養育自己的小鄉村,可是實際體驗,遠遠的大於想象,什麼基本都沒有的他,產生了厭世的思想,一時想不開,跳河了。
或許是他命不該絕,被一個老和尚救下來,收留了,無事時就傳授他武藝,平時就讓他種地挑水跟著夥房做飯。陸九也曾想過剃度出家,從此與世間隔絕,但,他的要求被老和尚婉言拒絕了。稱:陸九與佛門就這麼點緣分,緣分盡了,也就把陸九趕出了山門。十年的佛門生活並沒有改變他,被趕出山門後,他也曾仗著自己在廟裏跟師父學的本事找一份差事過活,可大多數嫌棄陸九的長相,不知被拒絕了多少次,心灰意冷的他生出了邪念,正路不收,那就投邪路,這才幹起了行騙偷摸的勾當來,但傷人性命的事自己從來沒有幹過,就算是蒙騙偷,也隻是去謔謔那些為富不仁的奸商吝嗇鬼,話又說回來了,窮人能有什麼值得去偷的呢。
狄仁傑主仆二人聽的津津有味。
一時間狄仁傑起了惻隱之心來他心想:自己身邊就狄秋一個老夥計了,等到了濮陽,那裏的差役們也不見得就跟自己是一條心,倒不如把他收在自己身邊,給他份差事也好,讓他重歸正路。佛說: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這或許也算是自己跟陸九的緣分吧。
狄仁傑把話敞開對陸九說:我是新任的濮陽縣令狄仁傑,你的悲慘身世深深地觸動了我,今日我有一個決定,同時也得征求你自己意見,是繼續走你的老路,還是輔助我回歸正途?兩者選一,你,可慎重考慮一下。
狄秋聽後大為震驚,同時也感到欣慰。
陸九不傻,一聽濮陽縣令決定收留自己,他當然會去毫不猶豫的選擇後者了。
狄縣令再上,小人陸九願意追隨狄縣令赴湯蹈火在所不辭。說完就給狄仁傑磕頭。
這或許正好應驗了自己的救命恩人,老和尚的那段話:“(修佛靠緣分,佛門不收有責之人,待你履行完自己的職責後,自能功德無量)”。
冥冥之中上天安排的就是這麼妥當,該你是什麼人,不論你怎樣試圖去改變自己,到最後多數人都會違背自己當初的意願。這就叫順應天命吧,誰都不可能逆天而行。
狄秋見隊伍裏又多了自己人,連忙上前與陸九相互自我介紹起來,二人剛剛相處就很是投脾氣,這讓狄仁傑感到十分欣慰。
三人先是趕著馬車城裏找了一家館子簡單的吃了些東西,陸九也是飯量大,也可能是餓的久了的緣故吧,他一個人足足吃了三屜包子,五十多,個每個都比拳頭還大。飯館裏的食客們都被這個漢子的飯量所吸引過來圍觀了。眾人的眼光看的他羞愧難當,放下了手裏的包子,麵紅耳赤的像個大姑娘垂頭不語。
狄仁傑搖頭苦笑後暗自對狄秋說道:看來我得在這裏待上一段時間,這上任的事隻好勞煩你連夜的趕路先去濮陽交接我的公文了再說吧。
狄秋一聽萬分驚訝:什麼?您不是開玩笑吧?我一個人連夜走?那倒沒什麼問題。可是您在這裏已經毫無意義了,這裏的案情你又插不上手,咱們還是趕緊去濮陽吧?狄秋說完,無趣的放下手裏的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