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叢見老仵作一臉和諧,也並不怎麼畏懼,便不再威脅他。
回頭看了看凹槽案板裏的零碎,厭惡的把目光轉向一旁對老頭說道:這人具體是怎麼死的?還有你驗屍就驗屍,幹嘛把人家鼓搗的猶如湯豬一般,這也太不尊重死者了吧。李叢說罷,便從白瓷盤裏拿起了匕首,心滿意足的點了點頭放進自己靴筒裏。
老頭聞聽後不敢怠慢,連忙解釋:你有所不知啊,這驗屍一事雖然慘不忍睹,可也著實是為了給死者一個交代而不得不做的。凡事得按照程序,根據“黃帝內經”記載:若夫八尺之士,皮肉在此,外可度量切循而得之,其死可解剖而視之。
“一般認為(黃帝內經)成書於兩漢之際,無獨有偶的是,在漢書中也有類似解剖的記載。”
其中,王莽自傳一書就有記載:翟義黨王孫慶捕得,莽使太醫、尚方與巧屠共刳剝之,量度五藏,以竹筵導其脈,知所終始,雲可以治病。
示意“王莽讓太醫剖開這些逆賊的屍體,讓太醫測量五髒、觀察經脈,同時也會觀其病例特征而下足死亡結論這其中就有:
觀察屍體及其周圍的狀況,
屍體的狀態位置和現場的關係。”
與屍體有關的血痕、嘔吐物、凶器、尿便、家具等的位置縊死時的繩索、墊腳物等的狀態。
檢驗屍格目的一些概括性內容。
李叢見他越說越起勁,像教自己學生一樣的說起來沒完,當即打住了他的自述。
找來紙筆對老頭道:您接著說這屍體的特征,我來寫格目。說罷就拭目以待的拿著毛筆等候老頭再次發言。
老頭莫然一笑:屍體的姿勢處於仰臥、各關節的屍僵程度;一般。
身長的測量;六尺零三寸。
衣著:襯衣褲,合體恰當唯有前胸匕首處有破洞,雙臂間有被人撕扯過的褶皺。
全身皮膚的顏色前麵、後麵都均沒有異樣。
遺便、排尿、陰睾等狀況:陽具有殘餘的元陽,死前有過房事行為。
性別的鑒別及年齡的推斷;死者為男性,三十五六歲,無胡須。
發育情況:無浮腫、消瘦、顯著的肥胖。
屍斑位置、色調濃淡、壓迫褪色的程度:背下,股,四肢,呈現淺褐色輕微程度屍斑,死亡約在昨日破曉。
頭部毛發的情況:無附著物。
麵部的顏色:無淤血、浮腫。
眼球的顏色,無充血,無出血點,及其大小、混濁,瞳孔的大小不一、形狀有差異。“備注可疑點一,驚嚇過度”。
鼻有血液,極異物,粉色微塵。“疑似某種藥物須得細查”
口腔,出血乃是左肺貫穿反嗆導致。
牙齒、舌頭:未發現異常。
內外耳道;未發現異常。
頸部,無索溝、扼痕、頸椎脫臼,等。
前胸:兩肋間貫通傷,一刀斃命。
上肢、下肢:無骨折、脫臼。
腰背:、臀部有一寸長舊傷疤一處,與此案無關,乃陳年舊傷。
皮膚疾病等;無。
內髒:“五髒六腑均無異常,心肺除外”創傷的詳細檢驗:心髒部位、寬半寸、深度四寸五分,血液灌流腹腔,導致外出血少許。
老頭說到這裏對李叢言道:以上就是大致的內容,你可以照著格目一一排查就是了。
李叢拿著格目,看了看屍體,又看了看老頭,一咧嘴,尷尬無比。因為他對這些一無所知。
他當然不知道,這其中的複雜性。
老頭見他有些畏懼,於是開口解釋道:在進行屍檢過程中要盡量做到以下,檢查前的一應準備,死者生前,為驗屍提供重要線索。往往就能從捷徑找特征。但,有時也會反差,可能起到誤導作用,因此作為仵作也不能完全跟隨老套路,應堅持客觀的思路開發創新、全麵的檢查死者每一個部位。
此外,人體內往往可能會有多個病變,有主有次,互相影響,因此絕不能隻作部分檢查或看到局部一些創傷就擅自結論,否則易致疏漏,造成錯誤判定。
操作的重要性,驗屍前的第一步是屍體解剖和具體觀察,在這步驟上如果做得粗糙,觀察有疏漏又或者操作不準確,即便是觀察無誤,驗屍格目也不可能正確的。
解剖死者應按一定的理論進行,否則容易被誘導進誤區,從而致遺漏重要的死亡證據。
老先生我覺得您說的夠多了,在下很感激您的一番教誨,如果咱倆有緣再見的話,我一定拜您為師。這格目,與凶器某就帶走了,告辭了。
老頭不怒,反而很是欣慰的對他點了點頭,沒有在多言,伸手相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