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是個有故事的人。
父親出生於改革開放初的時代,是爺爺的第一個兒子。爺爺又是曾祖母的最小的兒子,所以父親的輩分比較大。父親小時候就表現極高的背書天賦,一篇千字課文,他能讀三遍就能一字不錯地背下來,當然這些都是他自己告訴林星的。
初中的時候,父親能吃三大盆白飯,最後因為沒錢交學費,爺爺收成不好,自己就把書桌搬回來了。父親如是告訴林星。
當然,聽爺爺說,父親是初中調皮成績不佳,又惹事,於是就自己搬書桌回家,爺爺又把書桌搬回去,跟老師好說歹說,結果不到一個月,父親又自己把書桌搬回來了。
父親於是初一輟學了。
13歲的父親跟著爺爺賣魚,結果起不來早,就放棄了。後來爺爺又找人讓父親跟別人在工地裏當學徒,剛開始提灰桶,結果吃不了苦又跑回來了。爺爺奶奶就氣得不輕,於是爺爺就帶著14歲的父親去可水鎮的一個水果廠上班,後來就認識了水果廠的主事阿姨,結為義母,同時也認裏義哥,後來水果廠倒閉,就一個人去了當時的江南皮革廠——J省的w市,在一個大工廠做了一個普通的員工。
因為年輕的父親很想當官,於是很努力地學習如何爬上去,有道是,隻要肯努力,事情肯定有結果,於是父親就很快當上了副監察組組長,也算是廠裏比較大的官,當時母親就在這個廠上班,一個年輕帥氣,一個正值風貌,於是很快就對上眼了,在熟悉了幾個月後,很快母親就愛上了父親。
中間出了一件事,爺爺奶奶因為很久沒聯係父親了,於是兩個人就寫信聯係了父親,父親告訴他們地址,他們就一路詢問,終於找到了正在廠裏上班的父親,跟父親住了幾天,父親就買票送走了爺爺奶奶,地點卻不是可水鎮,是隔壁一個市,當時奶奶到了地點哭了很久,她不知道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兒子故意給父母買錯票還不告訴他們的。
林星卻知道,是仇恨。
來到w市的時候,父親就因為剛開始的不適應很快就大病了一場,躺在床上躺了幾天,自己吃了買的藥才慢慢好轉,體重卻衰減至驚人的九十斤,當時的父親還是比較怨恨爺爺奶奶把他一個人丟在w市。這些都是父親告訴林星的。
對此,林星深有同感,一個人被父母拋棄在自己的家鄉之外,突然生了大病,一個人躺在那裏,肯定會想起自己的父母,怨恨自己的父母為什麼這麼狠心把他丟在外麵,心中有怨氣肯定是正常的。
但,其實這好像是每人都必須要走的路,一個孩子如果不能離開父母的懷抱去向外飛翔,他就永遠不知道自己的乳翼是如何張開,飛行的過程有強風,有競爭,有跌倒,但其實都沒什麼,至少自己在飛,在很努力地飛得很遠。
所以,不要怨恨父母的無情,他們在一旁其實也很心疼,有時候會忍不住扶你一把,但最終還得是你自己的飛翔。
其實當聽父親說他要找老婆的時候,奶奶心裏還是想拒絕的,畢竟當時爺爺太窮了,但最終沒能說一句拒絕,於是爺爺奶奶回家就開始更加努力地掙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