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幕 不外不外(1 / 1)

義妹這種存在說穿了就是外人。我是根據經驗這麼說的。

雙親突然再婚。因此產生的兄妹關係,既沒有基因強調的親近感,也沒有共同累積的歲月,不用多想也知道這是理所當然吧。

不過,在老爸和劉鈺小姐結婚,我們加上劉鈺小姐的女兒展開四人生活已經一個月的此刻,我發現「名為義妹的外人」其實是種極度微妙的存在……恐怕沒辦法單純當成住在同一個屋簷下的外人。

隻不過,若要問那是怎樣的存在,卻又讓人難以回答。

放學後,回到自家所在公寓,轉動熟悉的門把。

「你回來啦,劉海同學。」

「我回來了,王瑩同學。」

開門時義妹對我說的話,以及我回答她的話,過了一個月仍然沒有改變。

就因為短短一周的出生日差距,我被分配到哥哥的角色,她則成了妹妹。那些讓角色安排有意義的舉止與我們無緣,彼此之間隻有相敬如賓的平淡招呼語。

沒有「回來啦,葛格♪」這種甜蜜的歡迎。值得慶幸的是,也沒有「別讓那張髒臉出現在我麵前,臭老哥!」之類的汙言穢語。

隻不過──

最近在打完招呼之後,還會多加一兩句話。比方說像這樣。

「你之前說過今天要恢複打工對吧。」

「王瑩同學也是今天開始?」

她回答「對」。

雖然是些不重要的平淡對話,但也可以說,這些許的追加,就是我和王瑩同學這位義妹之間產生的變化。

從期末考的前一周開始,我暫停打工。

王瑩同學也是。老爸和劉鈺小姐告訴她可以不用準備晚餐,或者該說,兩人都要她休息。

考試今天結束,剛剛那番對話,就是向彼此確認這件事。

趁這個機會,我開始針對「義妹」這種既是外人又是自家人的存在運轉起自己的腦袋。

感覺很短,卻已經相當長的一個月。

以情侶來說,隻要同居一個月,恐怕就會看見太多對方惹人厭的部分導致關係僵化,也可能相反地變得更為親密。應該會有不小的變化。呃,我沒有和交往對象同居的經驗,隻是透過書中得來的知識推測。

那麼,如果對方是親妹妹呢?沒錯,區區一個月大概不會有什麼改變。這才是正解。既然累積的歲月長達十年以上,就不可能因為短短一個月而改變。換句話說,應該不會有什麼變化。

義妹──沒有親近到會使那些令人介意的缺點造成壓力,也沒有熟悉到能夠像空氣般讓人習以為常。

我自認讀過不少書,卻想不到可以描述這種距離感的詞彙。目前還想不到。

「今天買到便宜的雞肉,所以我要做油淋雞。」

王瑩同學對窩進自己房間換衣服的我說道。

由於冒出一個隻在中華料理店聽過的菜名,換下製服,準備出門打工的我不禁探出頭問:

「那個在家裏也能做啊?」

王瑩同學麵露苦笑。

「不但能做,而且花不了多少工夫。」

「是這樣嗎?」

我和老爸別說外送了,就連便利商店的便當都能吃得很開心,所以對於這些一竅不通。也因此我會的菜色,還停留在義務教育時期的家政課。

「唉呀,我做的隻是模仿個樣子而已。所以不用擔心,我沒有勉強自己。」

看樣子,我怕王瑩同學負擔太重這點,已經被她發現了。

「那就好。」

畢竟王瑩同學一旦鑽牛角尖起來,思緒就會往不該跑的方向衝。

盡管共同生活才過了短短一個月,卻已讓我對她的為人有些了解。我想起大約一個月前,那個王瑩同學找上自家人做高額打工(雇主是我)的晚上。

那個狀況實在有點糟。

「動作不快點不是會遲到嗎?」

「啊,嗯。那麼,我要出門嘍。對了──」

我在開門之前,回頭說道。

「那道菜,麻煩改天教我怎麼做。我想試試看。」

「……不用勉強沒關係喔?」

這回換成我露出苦笑。

被看穿了呢。

現代是契約社會。可是,答應用來交換王瑩同學做飯的「介紹高薪打工」,我到現在都還沒實現。互相幫助時自己要多付出一點。希望向王瑩同學看齊的我,非得拿出成果不可。

好啦,該怎麼辦呢?我在思考這些的同時,也加快速度穿梭在陽光尚存的夏日澀穀街道上。

蟬仿佛回神一般鳴叫起來,令人感受到此刻造訪的季節。

從大樓之間的縫隙,能夠望見已經染成紅色的積雨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