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妹這種存在說穿了就是外人。我是根據經驗這麼說的。
雙親突然再婚。因此產生的兄妹關係,既沒有基因強調的親近感,也沒有共同累積的歲月,不用多想也知道這是理所當然吧。
不過,在老爸和劉鈺小姐結婚,我們加上劉鈺小姐的女兒展開四人生活已經一個月的此刻,我發現「名為義妹的外人」其實是種極度微妙的存在……恐怕沒辦法單純當成住在同一個屋簷下的外人。
隻不過,若要問那是怎樣的存在,卻又讓人難以回答。
放學後,回到自家所在公寓,轉動熟悉的門把。
「你回來啦,劉海同學。」
「我回來了,王瑩同學。」
開門時義妹對我說的話,以及我回答她的話,過了一個月仍然沒有改變。
就因為短短一周的出生日差距,我被分配到哥哥的角色,她則成了妹妹。那些讓角色安排有意義的舉止與我們無緣,彼此之間隻有相敬如賓的平淡招呼語。
沒有「回來啦,葛格♪」這種甜蜜的歡迎。值得慶幸的是,也沒有「別讓那張髒臉出現在我麵前,臭老哥!」之類的汙言穢語。
隻不過──
最近在打完招呼之後,還會多加一兩句話。比方說像這樣。
「你之前說過今天要恢複打工對吧。」
「王瑩同學也是今天開始?」
她回答「對」。
雖然是些不重要的平淡對話,但也可以說,這些許的追加,就是我和王瑩同學這位義妹之間產生的變化。
從期末考的前一周開始,我暫停打工。
王瑩同學也是。老爸和劉鈺小姐告訴她可以不用準備晚餐,或者該說,兩人都要她休息。
考試今天結束,剛剛那番對話,就是向彼此確認這件事。
趁這個機會,我開始針對「義妹」這種既是外人又是自家人的存在運轉起自己的腦袋。
感覺很短,卻已經相當長的一個月。
以情侶來說,隻要同居一個月,恐怕就會看見太多對方惹人厭的部分導致關係僵化,也可能相反地變得更為親密。應該會有不小的變化。呃,我沒有和交往對象同居的經驗,隻是透過書中得來的知識推測。
那麼,如果對方是親妹妹呢?沒錯,區區一個月大概不會有什麼改變。這才是正解。既然累積的歲月長達十年以上,就不可能因為短短一個月而改變。換句話說,應該不會有什麼變化。
義妹──沒有親近到會使那些令人介意的缺點造成壓力,也沒有熟悉到能夠像空氣般讓人習以為常。
我自認讀過不少書,卻想不到可以描述這種距離感的詞彙。目前還想不到。
「今天買到便宜的雞肉,所以我要做油淋雞。」
王瑩同學對窩進自己房間換衣服的我說道。
由於冒出一個隻在中華料理店聽過的菜名,換下製服,準備出門打工的我不禁探出頭問:
「那個在家裏也能做啊?」
王瑩同學麵露苦笑。
「不但能做,而且花不了多少工夫。」
「是這樣嗎?」
我和老爸別說外送了,就連便利商店的便當都能吃得很開心,所以對於這些一竅不通。也因此我會的菜色,還停留在義務教育時期的家政課。
「唉呀,我做的隻是模仿個樣子而已。所以不用擔心,我沒有勉強自己。」
看樣子,我怕王瑩同學負擔太重這點,已經被她發現了。
「那就好。」
畢竟王瑩同學一旦鑽牛角尖起來,思緒就會往不該跑的方向衝。
盡管共同生活才過了短短一個月,卻已讓我對她的為人有些了解。我想起大約一個月前,那個王瑩同學找上自家人做高額打工(雇主是我)的晚上。
那個狀況實在有點糟。
「動作不快點不是會遲到嗎?」
「啊,嗯。那麼,我要出門嘍。對了──」
我在開門之前,回頭說道。
「那道菜,麻煩改天教我怎麼做。我想試試看。」
「……不用勉強沒關係喔?」
這回換成我露出苦笑。
被看穿了呢。
現代是契約社會。可是,答應用來交換王瑩同學做飯的「介紹高薪打工」,我到現在都還沒實現。互相幫助時自己要多付出一點。希望向王瑩同學看齊的我,非得拿出成果不可。
好啦,該怎麼辦呢?我在思考這些的同時,也加快速度穿梭在陽光尚存的夏日澀穀街道上。
蟬仿佛回神一般鳴叫起來,令人感受到此刻造訪的季節。
從大樓之間的縫隙,能夠望見已經染成紅色的積雨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