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繁榮發展哲學社會科學的意見》指出:“地方社會科學研究機構……有條件的可開展有地方特色和區域優勢的基礎理論研究。”湖南省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在院黨組的直接領導下,深入貫徹這一精神,為加強對湖南本土作家作品的研究,繁榮湖南文學創作,促進文學湘軍的發展壯大,進而為湖南的“四個文明”與和諧社會建設作出貢獻,特組織撰寫了《當代湖南作家評傳叢書》。叢書傳主的確定,經與湖南省委宣傳部、湖南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湖南省作家協會等單位有關部門的領導、專家、學者多次商談、多方征求意見,擬定出“入選者主要是新時期以來在全國產生較大影響並在湘工作的作家,而且其作品在國內甚至國際有一定的知名度,有值得研究的方麵與價值”,然後擬出名單,逐一篩選多次反複而最終確定。

本叢書第一輯入選的彭燕郊、譚談、孫健忠、殘雪四位作家,在全國都是廣有影響,有的甚至在國際上頗有名氣。彭燕郊是“七月派”著名詩人,亦是中國現當代詩歌的重要作者;譚談在全國獲得過重大獎項,他是“美在樸素”的堅定踐行者;孫健忠的創作充滿濃鬱的鄉土氣息,成為“土家族文人文學的奠基者”;殘雪是我國“新實驗”文學的執著探索者,以其對人性揭示的深度而具有國際影響。

本叢書得到湖南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蔣建國的親切關懷與具體指導,從對傳主要求到經費撥付都有明確指示。叢書由湖南省委原副書記文選德、湖南省社會科學院院長朱有誌任顧問,湖南省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所長胡良桂任主編。主編組織評傳撰寫者討論、決定叢書的宗旨與基本思路。撰寫者各自擬出提綱,經全體撰寫者集體商討,最後由主編審定,再各自分頭撰寫。書稿完成後,又由主編認真審定,嚴格把關,提出修改意見,或敦促作者反複打磨、加工,或另請專人刪飾、訂正文字,以確保叢書風格與水準的大體一致。

本叢書撰寫分工具體如下:

《彭燕郊評傳》由劉長華撰寫,譚桂林審定。

《譚談評傳》由朱平珍、餘三定合作撰寫。

《孫健忠評傳》由吳正鋒、毛炳漢分工撰寫。

《殘雪評傳》由卓今撰寫。

我們是本著上述規則來主編這套叢書的。然而要完滿地貫徹這些規則,殊非易事。我們雖然作了很大的努力,但由於各種原因疏失之處在所難免,懇請大家批評指正。如有條件,我們還將繼續編輯出版第二輯、第三輯。這對湖湘文化的當代學術積累無疑是一項具有積極意義的工作。

本叢書的出版,要特別感謝湖南省委宣傳部彭清國常務副部長,以及文藝處和辦公室的大力支持。

本叢書在籌劃與撰寫過程中,得到湖南省作家協會龔政文書記以及湖南理工學院、湖南師範大學文學院的支持與協助,在此致以謝忱!

湖南省社會科學院朱有誌院長、王曉天副院長、唐日新副院長、辦公室賀培育主任、科研處劉雲波處長都給予了極大的關心和幫助,在此表示深深的謝意!

湖南文藝出版社領導高度重視,責任編輯精心編校,在此表示衷心感謝!

湖南省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

2008年4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