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在棒球場上一樣,我不再是我自己。在市場上或進行交易談判時,我下意識地模仿特拉姆的那種氣勢;當分析某種趨勢時,我學著像彼得·林奇那樣思考,通過偶像的模範作用,我發揮出了自身巨大的潛能。”
英雄人物不僅僅激勵我們,他們還會使難題看起來容易一些。正因為如此,英雄人物激發我們努力做得像他們一樣。其實,他們能做到的,我也能做到。
一位優秀的年輕人打算擁有一家自己的汽車銷售代理店。因為他明白自己沒有經驗,所以就到一家大型銷售店工作。在那期間,他見樣學樣,很快就把這一行的基本知識都學到了手。三年後,他獨立出來,借債開始了自己的二手車推銷業務。之後不到兩年,他的店鋪被指定為大型汽車廠家的特約代理店,走上了事業大發展之路。
洛克菲勒對兒子說:“一個人要成功,當然需要不斷地行動與積累經驗,然而得到經驗最快的方法,就是向一些成功者請教,請他們給你一些建議,請他們告訴你,你做對了什麼事情,做錯了什麼事情,或讓他們用他們的智慧指導你,這樣比你看任何書籍都要有效。”
在楷模的刺激下奮發
大自然的法則就是: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現在是競爭時代,這是世人皆知的。人們所欣賞的那些成功人物都是通過競爭和不斷創新而逐漸脫穎而出,成為各個領域的佼佼者的。
有個名人說過:“一個人在比較了自己與別人的力量和弱點之後,如果仍然看不出差別的話,那麼他將很容易被他的敵人打敗。”
穆罕默德·阿裏,美國職業拳擊運動員,有“拳王”之稱。1981年阿裏告別拳壇,一年後,40歲的他被確診患帕金森氏病,並出現了語言和行動上的障礙。但他永不屈服的精神鼓勵他站了起來,並擔當了聯合國和平大使,經常拖著病體前往戰亂與衝突地區,倡導和解,呼籲和平。世人在為這種精神所折服的同時,也對是什麼一直支撐著阿裏,讓他有了無數的勝利,而後來又會戰勝恐怖的病症感到驚奇。其中的答案在阿裏的自述中得到了充分的解釋。
在阿裏的人生信條中,一直支撐他取得勝利的是這樣一句話:“我決不會失敗,除非我確信自己已經失敗了。”
在無數的拳擊比賽中,阿裏始終把自己看做是最強大的:“隻要自己相信自己會勝利,那麼,沒有人會擊敗我。”這種信念在他12歲的時候已經形成。在阿裏的自述中有這樣一段:
“我在12歲的時候是個愛說大話的人,讓父母感到很頭痛。我穿著‘金手套’夾克亂逛,趾高氣揚,說大話,進行拳擊攻防練習。那時是20世紀50年代,我喜歡說大話,當時在肯塔基州路易斯維爾,人們認為年輕人不應該是這樣的。”
“那是在我去摔跤場觀看戈爾熱·喬治表演前後。他當時是個大人物,一位白人摔跤手,更多的時間是在摔跤場上進行表演而不是真正進行摔跤比賽。他著盛裝出場,不斷地拿觀眾打趣。‘不要弄亂我漂亮的頭發,我很可愛。’他一邊說一邊神氣活現地在舞台上走過來走過去。他披著一件很大的紅色鬥篷,黃色的頭發吹得高高的。‘不要弄亂我漂亮的頭發。’他反複地嚷著,觀眾則發出一陣陣噓聲。我當時注意到摔跤場裏座無虛席。觀眾噓得越厲害,他賣出去的票就越多。”
“我回家後更加趾高氣揚,更加自吹自擂,更加愛說大話了。我可憐的父母感到更加不安了。我在對著假想的對手練習拳擊的時候總愛說:‘我將成為最出色的拳擊手。’直到現在,我自己的公司就叫GOAT公司,意思是‘最出色的’公司。”
“在我的每一場業餘拳擊比賽中,我總是機動防守,猛擊對方並最後獲勝。我拍著胸脯,吹噓自己多麼出色。我一直都知道,我比戈爾熱·喬治可愛得多。我還知道,我能比那個摔跤手賣出更多的票。”
“我並不孤獨,很多同學都參加學校拳擊訓練,我們總是談論誰將成為下屆拳擊冠軍。有一位教師認為我是個說大話的人。她看不起我們,好像很討厭我們這些自信心十足的拳擊手。她根本不相信我們的潛力。我一直認為她是那種沒有頭腦的人。有一天,我們正在走廊裏比劃著拳擊姿勢,她走過來,眼睛直盯著我說:‘你永遠不會有出息的。’”
“17歲的時候,我在路易斯維爾戴上了金手套。第二年,我在1960年羅馬奧運會上奪得金牌。我成了全世界最出色的拳擊手。回家後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走進那位教師上課的教室。我問她:‘還記得你說我永遠不會有出息的話嗎?’”
她看著我,一副吃驚的樣子。
“‘我是世界上最出色的拳擊手。’我一邊說一邊抓著係金牌的綢帶在她麵前晃動。‘我是世界上最出色的拳擊手。’說完,我就把金牌放進口袋,然後頭也不回地走出那間教室。”
阿裏發掘了潛力,使自己成為了最出色的拳擊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