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且不說周末紛紛撓撓的七國戰亂,秦王一統,而後又楚漢相爭,單隻說這命運多舛的兩漢王朝:漢王朝自高祖劉邦斬白蛇起義,三載亡秦,五載滅楚,建立起了中國曆史上空前強盛的大漢王朝,因定都長安,史稱西漢,傳位一十二帝,而終於王莽篡位。後光武帝劉秀率義軍推翻王莽新政,複興漢室,因定東都洛陽,史稱東漢,又傳位一十二帝,至獻帝而終,由此三國爭霸的局麵形成。
在此暫不急於表述三國時期的英雄並起,群雄逐鹿,仍先說一下兩漢王朝自始而終的因緣宿果:西漢傳位一十二帝,曆時二百年而盡,東漢同樣是傳位一十二帝,曆時二百年而盡,也許後世人認為這不過是一個曆史上的巧合,無足為奇,其實不然,但凡世間萬物,大至王朝興衰,小至個人榮辱,皆有因果相循,古人雲: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白娘子與許仙斷橋相遇,結為夫妻,後被法海鎮壓於雷峰塔,七百年後,雷峰塔轟然倒塌……雲雲,此般宿命,皆是緣由於白娘子與許仙的一段前世情緣。
而兩漢興衰,卻與一個人密切相關,這個人便是王莽。
其實王莽起初並不叫王莽,而是叫王蟒,音同而字不同,這個蟒字的本意是巨蛇,就是極大的蛇。蛇僅尺許長,爬伏於原野之間,而蟒大者可達數丈,身有鱗甲,可長行於空,吞雲吐霧,凡人俗子見了,常常誤認為是龍,而對其頂禮膜拜。
這王莽本就是一個在深山裏修行千年的蟒妖,後篡奪西漢江山,至東漢末年時,又再行出來禍亂天下,這一段孽緣,便要從漢高祖劉邦斬白蛇起義之時說起:
漢高祖劉邦,原為秦末沛縣豐邑人,此人自小不愛讀書,浪蕩於市井之中,喜歡結交草莽豪傑,後任沛縣泗水亭長,若問這個官究竟有多大?可以說是一個小得不能再小的微末小吏,秦漢時期,在全國各郡府大約每十裏設一亭,負責軍事通信及維持當地的治安等,劉邦當時擔任的就是這麼一個微不起眼的小小職務。
劉邦任沛縣泗水亭長時,有一次奉命押送一批勞工去驪山為秦始皇修築陵墓。
秦始皇活著的時候便有先見之明,可能算定了日後陳勝吳廣劉邦項羽之流必定會起兵來奪他江山,因此早早的為自已安排了後事,在驪山建造規模宏大的陵墓。那時候秦始皇無論是修築萬裏長城還是建造驪山陵墓,都是派兵挨家挨戶的抓壯丁,若是被抓住了當勞工苦力,就無疑是被宣叛了死刑,十個人中有九個都別想活著回來,所以途中許多勞工都想方設法的逃跑了。劉邦暗想:象這樣即使是到了驪山,勞工也全都逃光了,無法交差,自已也會被處死,於是到了芒碭山時,便釋放了所有的勞工,對他們說道:“你們各自逃生去吧!我從此也逃亡去了。”勞工中有十幾位壯士見劉邦寬宏大度,豪爽義氣,便都願意追隨他。
晚上,劉邦喝了不少的酒,乘著酒興帶領十餘人繼續趕路往回走。這時走在前麵的人忽然驚叫一聲,急急忙忙的跑回來向劉邦報告說:“前麵有一條大蛇擋住了道路,咱們繞道而行吧!”劉邦正自醉意朦朧之中,借著酒勁朗聲大笑道:“英雄豪氣,所向披靡,區區一蛇,安敢擋吾道路?”說話間,便雙手拔開眾人,仗劍前行,果然見一巨蛇橫臥在路中,搖頭擺尾,阻住了眾人的去路。劉邦酒勁正濃,膽氣豪壯,舉劍便欲向那蛇砍去,忽聽那白蛇開口說道:“我乃貴為天子,焉遊四海,今欲誅秦與你平分天下,你不能殺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