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達內放聲大笑,足足一炷香才合上嘴,一臉嚴肅,摸向懷中兩套功法,目光變得堅定。
這是陛下重用我的證明,我一定不能讓陛下對我失望。
禦書房內,齊內達走後,趙宣喊來阿一,拿出密旨和兵符。
“立刻啟程,帶領一萬禁軍到三盟友國戰場,將那邊的禁軍以及領傷亡精銳調換回來。”
緊接著,趙宣仔細交代。
阿一記得認真,之後離開。
趙宣嘴角掛著一絲若有若無的笑意。
大補丹來的太及時了,朕的勝算大大增加。
想到大補丹秘方,趙宣歎口氣,不知道孫邈的身體養的怎麼樣了。
想著,沒多久,陳達思和一英雄閣小頭領過來,把今天初次會試閱卷情況呈交。
趙宣囑咐幾嘴後,陳達思和頭領離開。
檢查完彙報,趙宣略微點頭,這些個監考官還算老實,緊接著拿起毛筆,沾點墨水,做些批示,然後離開禦書房。
接下來還有兩場會試,一一舉行,每場閱卷,趙宣必定到場,這讓京城權貴變得更加小心。
不知道怎麼回事,也不知是不是錯覺,權貴們隱約覺得暴躁天子對他們態度變得友好,不由心生感慨。
常言道,伴君如伴虎,天子一會兒喜一會兒怒,難以琢磨。
懷揣著各種心思,終於,三場會試結束,大榜出爐。
不管是平頭百姓,還是達官顯貴,都圍在放榜處仔細看名字。
禦書房內,一份極場的折紙,擺在案桌上,上頭記載了通過會試的考子。
而在這些名單後麵,還標注了祖上幾代的背景以及關係網。
貴族子弟的用黑筆,寒門和平民的用紅筆,身份一目了然。
趙宣幽幽一歎,和他所料不差,百名當中,無一人出身平民。
說來也是,他才新建學堂,搞起義務教育這套,讓天下人都念書,但需要時間,要想有成效,得按年計算,這也在趙宣預計之內。
然而,寒門子弟數量太少了,讓他不得不觸目驚心。
百名裏頭,隻有八個寒門。
初次科舉,趙宣非常重視,去年開始,他就命令監督各州府,這次更是動用情報網監督科舉,防止作弊,鄉試也派人管控,才迎來今年會試。
層層監督,作弊之人基本沒有。即便如此,寒門的數量也少到可憐。
換而言之,說明貴族和寒門之間的差距越來越大……
連寒門都如此,何況是普通百姓?這越發堅定趙宣普及義務教育的決心。
想著,趙宣看向用紅筆記錄的地方,突然精神一震。
紅名標記的首位,赫然是寒門。
趙宣仔細看著榜首,郝大彪,明州人士,祖上……
上麵的信息,以及各種關係背景,記載的非常詳細,可以推測出此人即將從寒門沒落至平民,家道中落已近百年,家徒四壁。
主要是郝大彪和所有權貴都沒利益往來,八竿子打不到一塊兒去。
這就是朕需要的人才,能以寒門身份奪得會元,必有大才。
趙宣再次看了眼他的名字,郝大彪,這人名怎麼看怎麼舒服。隻是土裏土氣,一點不像文人雅士,像及占山為王的土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