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課題一人際溝通概述(1 / 3)

良好的溝通能力是構成事業基礎的一個要項。能簡明、有效地交代自己的意思,又能清楚地了解別人的用意,就擁有最好的機會。

一、人際溝通的相關內涵據成功學家的研究表明,一個正常人每天花60%~80%的時間在“說、聽、讀、寫”等溝通活動上。現代社會是一個溝通的時代,溝通不再是談判家的專利,而是每個人必備的能力。擁有良好的人際關係,不但是快樂生活的源泉,更是能否取得成功的關鍵。人生的幸福就是人情的幸福,人生的美滿就是人緣的美滿,人生的成功就是人際溝通的成功。如果溝通是在人與人之間進行的,我們就稱之為人際溝通。人們與其他人進行溝通,總是帶著一定的目的:或是為了分享信息,以協調大家的行動;或是為了宣傳勸說,以影響和改變他人的態度;或是為了娛人耳目,以愉悅人的心智;或是為了宣泄情感,以求得到自己的精神安慰;或是為了日常寒暄,以保持與他人的正常關係……由此可見,人際溝通不僅僅是信息本身的傳遞交流,更重要的是溝通雙方可以借助於信息在心理和行為上相互影響,使雙方的思想、情感、態度、行為,以及相互關係等發生改變,這是人際溝通不同於其他溝通的一個突出特點。因此,人際溝通是個人之間在共同活動中彼此交流思想、感情和知識等信息的過程。它是溝通的一種主要形式,主要是通過言語、副言語、表情、手勢、體態以及社會距離等來實現的。

(一)人際溝通是信息的雙向流動人際溝通是一種曆程(process),在一段時間之內,是有目的地進行一係列的行為。與你的親人飯後閑聊,或和你的好友千裏一線牽的電話聊天,甚至你使用網絡在chatroom裏與網友們對談,都是一種人際溝通的例子。而在每一個溝通的曆程裏,都會產生意義,此行為,都算是在實行人際溝通。其重點在於它是一種有意義(meaning)的溝通曆程。溝通的過程中,其內容表現出的是“什麼”?其意圖所傳達的理由是“為何”?以及其重要性的價值對應出此溝通“有多重要”?雙方在溝通曆程中表現的是一種互動,在溝通的過程當時以及溝通之後所產生的意義都要負有責任存在。在溝通之前,不能先預測溝通互動後的結果,例如小孩跟父母開口要錢,說:“我沒有錢了,能不能給我一千元當零用錢?”此時還未造成互動,不能知曉結果為何,可能是yes,也可能是no,而且yes或no的結果又存在著許許多多的語氣態度等差別。

(二)人際溝通的分類

1.按照溝通線路分類

(1)單向溝通和雙向溝通單向溝通是指發送者與接收者的地位不變,發送者隻發送信息,接收者隻接收信息而不做出反饋;雙向溝通指發送者與接收者地位不斷轉變,雙方互為發出信息的人和接收者。

(2)上行溝通、下行溝通和平行溝通。

2.按照溝通方式分類

(1)工具式溝通和情感式溝通。

(2)正式溝通與非正式溝通。

(3)口頭溝通與書麵溝通。

(4)正式網絡溝通與非正式網絡溝通。

(三)人際溝通的功能

1.心理功能

(1)為了滿足社會需求和他人溝通在心理學中認為人是一種社會的動物,人與他人相處就像需要食物、水、住所等同等重要。如果人與其他人失去了相處的機會與接觸方式,大都會產生一些症狀,如產生幻覺、喪失運動機能,且變得心理失調。但山居隱士們自願地選擇遺世獨立,是一種例外。我們平常可與其他人閑聊瑣事,即使是一些不重要的話,但我們卻能因此滿足了彼此互動的需求而感到愉快與滿意。

(2)為了加強肯定自我而和他人溝通由於溝通,我們能夠探索自我以及肯定自我。要如何得知自己有什麼專長與特質,有時是借由溝通從別人口中告訴你的。與他人溝通後所得的互動結果,往往是自我肯定的來源,人都想被肯定,受重視,從互動結果中就能找尋到部分答案。

2.社會功能人際關係提供了社會功能,且借助社會功能我們可以發展與維持與他人間的關係。我們必須經由他人的溝通來了解他人。借助溝通的曆程,關係得以發展、改變或者維係下去。因此在與某人做第一次交談後,可能會決定和此人保持距離或者接近他抑或遠離之。

3.決策功能人類除了是一種社會的動物之外,也是一個決策者。我們無時無刻不在做決策,不論是接下來是否要去看電視,明天要穿哪一套衣服,或者是否該給對方一個微笑,都是在做決策。但有時可能是靠自己就能決定的,有時候卻得和別人商量後一起做決定。溝通滿足了決策過程中兩個功能,即溝通促進資訊交換與溝通有影響他人兩種功能。正確和適時的資訊是做有效決策之鑰,有時是經由自己的觀察,有些是從閱讀、有些是從傳播媒體得來的資訊,但有時也是經由與他人溝通而獲得的許多資訊。而今天我們也借助溝通來影響他人的決策,如和朋友去買衣服,他的詢問與你的回答之間的互動就可能會影響到結果。

(四)人際溝通的特點第一,在人際溝通中,溝通雙方都有各自的動機、目的和立場,都設想和判定自己發出的信息會得到什麼樣的回答。因此,溝通的雙方都處於積極主動的狀態,在溝通過程中發生的不是簡單的信息運動,而是信息的積極交流和理解。第二,人際溝通借助言語和非言語兩類符號,這兩類符號往往被同時使用。二者可能一致,也可能矛盾。第三,人際溝通是一種動態係統,溝通的雙方都處於不斷的相互作用中,刺激與反應互為因果,如乙的言語是對甲的言語的反應,同時也是對甲的刺激。第四,在人際溝通中,溝通的雙方應有統一的或近似的編碼係統和譯碼係統。這不僅指雙方應有相同的詞彙和語法體係,而且要對語義有相同的理解。語義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溝通情境和社會背景。溝通場合以及溝通者的社會、政治、宗教、職業和地位等的差異都會對語義的理解產生影響。

(五)人際溝通的原則

1.目的性人與人做溝通時,有其目的性存在。比如你在一個城鎮中迷路了,想開口問路希望能夠因此而獲得幫助,不論你問的是什麼對象,一名警察或是小孩,不論你的語氣是和緩或著急,均有一個你所要設法求得的目的性存在,就是你想知道你身處何方,如何找到你要走的路。或者向人借東西,溝通中的許多文字也許是多餘的,也許不好意思開口,而拐彎抹角地說,但其目的仍是要跟人借東西而做的溝通。所以溝通時具有目的性。

2.象征性溝通可能是語言性也可能是非語言性,如麵部表情能夠表現出你的非語言溝通,或者用文字溝通,如書信或文章文摘等,能夠傳達出其表征的含意,均有一種象征性的作用。比如吵架,有破口大罵的一種非理性溝通方式,也有冷戰不說話,但彼此雙方也能夠明白對方所表示出的意思。

3.關係性意指在任何溝通中,人們不隻是分享內容意義,也顯示彼此間的關係。在互動的行為中涉及關係中的兩個層麵,一種是呈現於關係中的情感,另一種是人際溝通中的關係本質在於界定誰是主控者。而關係的控製層麵有互補的也有對稱的。在互補關係中,一人讓另一人決定誰的權力較大,所以一人的溝通信息可能是支配性的,而另一人的信息則是在接受這個支配性。在對稱關係中,人們不同意有誰能居於控製的地位,當一人表示要控製時,另一人將挑戰他的控製權以確保自己的權力,或者是一人放棄權力而另一人也不承擔責任。互補關係比對稱關係較少發生公然的衝突,但是在對稱關係中,權力較可能均等。